先在烤肉架上舖一層鋁箔紙 購較細木炭 最好至戶外空曠地區
【本報台北訊】中秋節烤肉為國人流行活動,在節能減碳原則下,中秋團圓夜要不要烤肉?台北市衛生局則呼籲民眾儘量不烤肉,若非烤不可,不要讓炭火直接觸及食物,避免產生焦油、多環芳香烴化合物等致癌物質,才能吃得健康。
台灣師大化學所教授吳家誠表示,反對烤肉可能影響到相關商家的生意,但木炭烤肉,幾乎都是不完全燃燒,木炭本身就會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若肉塊被烤焦了,表面也會產生PAH。
吳家誠警告,有人就在自家陽台、車庫裡烤起肉來,環境不通風,氮氧燃燒,又加上PAH,就可能產生毒性更強的超級致癌物質「硝基PAH」。
飄散在空氣的致癌物質,吸入肺部,可能引發肺癌,要是吃下肚,長期累積下來,可能導致胃癌、腸胃癌、肝癌,要是經常接觸「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可能引發棘手的血癌、淋巴癌。
吳家誠說,如果還是要烤的話,最好至戶外空曠的地區,讓燃燒不完全的煙及致癌物質快速釋散,降低吸入肺部的機率。且不要買太粗的木炭,因為木炭愈粗,燃燒愈不完全,愈容易產生致癌物質。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則提醒,民眾烤肉時,切記不要在木炭剛起火、冒煙,就將食材讓在烤肉架上燒烤,一定要等到沒什麼煙、木炭發紅後再烤肉;且應在烤好後沾佐料食用,不可以在烤的程中添加檸檬、烤肉醬等調味料,因為錫箔紙一旦遇到酸及熱,可能釋放出錫。
衛生局藥物食品處長姜郁美建議,在室內烤肉可以使用烤箱、插電的鐵板燒、火烤兩用爐或用瓦斯爐煎烤;若到戶外則可使用攜帶型的瓦斯鐵板燒、瓦斯爐、或是在家烤好後帶到戶外食用,都能享受到烤肉的樂趣。
姜郁美表示,烤肉餐多是以肉類為主,常忽略了主食、蔬果類的攝取,建議不妨搭配各式蔬果,彩色甜椒、洋蔥、杏鮑菇、小番茄、小黃瓜等,不但顏色誘人,又能增加蔬果、纖維攝取。
主食方面,在烤肉過程中,可多烤些地瓜、玉米或土司麵包等,少吃烤肉,多吃水果。柚子最好淺嚐即可,盡管維生素C含量相當豐富,但熱量非常高,薄薄三至三塊果肉就有六十大卡。
如果有民眾堅持要在戶外用木碳烤,要記得先在烤肉架(網)上舖一層鋁箔紙,避免木炭與肉類直接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