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台中曉明女中高三音樂班學生吳佳蓁,參加今年中國文化部舉辦的文華藝術院校獎音樂比賽,獲得音樂院組銀牌,是台灣首次有人挑戰該組競賽,其餘獎項都由大陸樂手包辦。
吳佳蓁的雙親在天津街賣成衣,她幼稚園開始學鋼琴,國小四年級參加國樂社,從此和中國笛結緣。
曉明女中音樂班缺乏國樂師資,她向台灣中華陶藝團長、現任南京藝術大學音樂院客座教授葉紅旗學吹笛。葉紅旗觀察,吳佳蓁看似個頭嬌小,但中氣十足,適合吹笛。
吳佳蓁的姊姊也讀音樂班,「小時候看姊姊彈古箏,我好羨慕。」因而加入國樂社,後來姊姊主修聲樂,反倒是她鑽研國樂。
吳佳蓁表示,中國笛又稱「竹笛」,是國樂的基礎樂器,笛聲清脆響亮,吹奏技巧要掌握「運氣」。
最讓吳佳蓁著迷的主因,「吹少數民族的音樂,都想像我就是當地的居民,有綿延不絕的幻想。」這次她參加比賽,自選曲選了蒙古的「牧民新歌」,陶醉成了牧羊人,節奏迂迴,聽眾也彷彿置身草原中聆聽樂章。
吳佳蓁說,中國文化部舉辦的這項比賽,每三年一次,今年有兩千多人角逐,樂手來自中國各地的音樂院高手,還有部分日、韓、新加坡樂手。她挑戰音樂院組,從八十人中一路過關斬將,脫穎而出。
媽媽洪貴香表示,女兒一天吹笛三小時,彈鋼琴一小時,假日足不出戶,幾乎都在練笛子。姊妹倆都讀音樂班,弟弟熱愛運動,讀體育班,栽培姊弟都有一技之長。
曉明女中音樂班表示,今年高三學生只有吳佳蓁吹國樂,她說國內國樂出路窄,盼高中畢業到中國大陸求學,申請當地的音樂院就讀,夢想到歐美巡迴演出,分享國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