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四十多年來,醫界總是呼籲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接種流行感冒疫苗,指可減少老人冬季感染流感死亡率達五成。然而,愈來愈多免疫學家與流行病學家質疑流感疫苗成效不大,特別是對占流感死亡者七成五的七十歲以上老人。
知名醫學專刊《刺胳針》上月刊出的一篇論文直指先前的流感研究都犯了一項錯誤,就是只統計接種流感疫苗者與未接種者的基本差異,而不是流感疫苗接種後實際能產生多少保護效果。
發表這篇論文的美國西雅圖「團體健康研究健康中心」研究人員分析某保健組織數千名老年會員資料,發現身體健康且重視保健者最可能每年接種流感疫苗,體弱而生活無法自理者則較不會上醫院接種流感疫苗,死亡率較高。研究人員賈克森發現,疫苗對降低老人出現流感最危險併發症肺炎的風險幾乎沒有影響,更強化疫苗效果有限的結論。
一九六○年以來的數十項流感疫苗研究成果幾乎都得自觀察,認為流感疫苗有效,可讓老人冬季死亡率減少五成,住院率減少三成,僅有一項研究人員與患者都不知道接種的是疫苗還是安慰劑的大規模隨機研究得出異於觀察法的結論。這項荷蘭科學家一九九四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的研究顯示,六十到六十九歲老人接種流感疫苗,約有百分之五十七預防效果,七十歲以上老人則只有百分之二十三。
二○○五年,美國國家過敏感染疾病研究院專家塞門森在《內科學檔案》期刊發表論文指出,一九八○年到二○○一年間老年人每年接種流感疫苗者比率增為三倍多,死亡率卻未成正比。塞門森估算出流感導致老人冬季死亡比率可能僅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疫苗研發中心陳威柏博士(譯音)等人也在五月美國疫苗研究年會指出,老年人免疫機能下降,老年病患要與四十歲以下年輕人出現相同免疫反應,接種劑量需是後者四倍之多。
即便如此,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仍不打算修正建議的疫苗接種內容,只表示將贊助研究更有效的流感疫苗。
塞門森指出,要避免感染流感,除了少接觸病患,經常洗手,疫苗還是很重要,「有三成保障,總比毫無保障來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