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比賽期間我常盯著賽程,電視轉播時程,電視上看不到的,看網路轉播。妻罵我何必那麼緊張兮兮的,反正台灣也奪不了金牌。
四台辯稱有些比賽主辦單位沒有提供訊息,真的是這樣嗎?為何NCC出面關切之後,有國人出賽的項目就看得到實況轉播呢?說開了,為了逼大家看數位台才出此「下策」吧?
四年才一次的世界大事奧運,所有的比賽都結合了力與美作最精彩的演出,真的很好看。許多運動,我並非內行,但觀看高水準的比賽,是一種享受。
比賽有輸有贏,贏要贏得漂亮,輸也要輸得好看。就這次幾個項目中,棒球、射箭、桌球都輸得難看,乏善可陳。卻偏偏把心理緊張,壓力太大拿來當輸的藉口,其實輸就是輸,有那麼多藉口,肯定不會進步。
楊淑君的跆拳道比賽,過於消極,大部分時間處於被動的防守狀態,如果不培養出一些霸氣、旺盛的鬥志,四年後即使有比賽,拿獎牌的機會應微乎其微。
羽球女單比賽也是這次「敗筆」的代表作之一,被打得毫無招架之力,不知先前如何贏過謝杏芳?二十一比一的懸殊比數,如何代表台灣?
謝裕興雖然只拚進八強,大家為他喝采,那股拚勁,了得。宋玉麒得銅的過程,展現積極鬥志與旺盛的企圖心,好樣的。蘇麗文負傷不屈,倒下,起來再戰的精神,超人!只有這三位選手可以以「雖敗猶榮」稱呼,其餘的,就不知「猶榮」是「榮」在哪裡?
大陸的訓練,從小培養選手,天天訓練,幾乎沒有假日,奪金絕非偶然。心存僥倖,必定遭到淘汰。台灣的訓練,集中在賽前一段時間,這是不夠的,如果可以從小栽培,選擇資質(智育與體育)優良者,施以長期訓練,始能奏效。
激情過後,必須訂定良好的訓練制度,提供必要的輔助,如心理諮商師、營養師、培訓員等。獎金的發放似乎有必要調整,如果只要參加就有獎金,便失去獎金的鼓勵作用了。
(作者為興國管理學院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