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朱白文相間‧二字‧四靈印。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這時天氣漸漸地轉涼,已進入秋季,子夜後水氣遇冷,會在近地表的物體上凝結成露。
漢代經學將陰陽、五行分別配置成四時、五方,四時之秋在五行中屬於金,而金是用白為代表色,故以白形容秋露,所以杜甫在〈月夜憶舍弟〉詩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所指的就是這個時節。
配合節氣的屬性,這方印以白為主軸,特色除白色四靈紋飾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朱白文相間」的印式:
印面的文字有「白露」二字,二者字體皆屬於繆篆(漢代印章主要的文字)。「白」字是其一,這個字是用朱文形式刻成,朱文(白底紅字,或稱陽刻)有一個明確的印邊。其二是「露」字,這個字是用白文形式刻成,白文(紅底白字,或稱陰刻)沒有印邊。
這類印在篆刻的印式中頗具巧思,它源自於兩漢。樣式極為多樣,朱、白文字的位置安排及字數,均可靈活變化不受局限,有一朱一白、一朱二白、二朱一白、二朱二白、三朱一白、一朱三白等。端視文字繁簡而定,筆畫少作朱文,多作白文,朱、白二色的線條粗細與距離寬窄均應相同,才能使朱、白文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