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部籲學校加強宣導 若有發燒或咳嗽 應鼓勵戴口罩 衛署:勿忘勤洗手
【本報台北訊】國小今天開學,腸病毒感染機會可能因學童互動頻繁提高。為了防範暑假過後可能來臨的第二波腸病毒流行疫情,及近來漸升溫的登革熱疫情,教育部呼籲學校加強學(幼)童正確洗手方法,並養成「餐前」、「便後」、「進班前」、「離校前」洗手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且為保護自己與他人健康,在校內若有發燒或咳嗽情形,學校應宣導鼓勵戴口罩,並做好防護措施。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每年四月到九月是腸病毒流行期,腸病毒感染雖然在暑假期間較平緩,但疫情可能隨開學再起,學校、家長不應掉以輕心。
鑑於登革熱疫情有升溫之趨勢,教育部特別呼籲各級學校確實清除病媒蚊孳生源,校園水溝不堵塞、遮陽棚、車棚排水管須清除雜物;濕地、生態池等,保持水流通暢、注意紗窗有無破洞。疾管局也提醒,確實清除容易形成蚊蟲孳生源的容器、冷卻水塔等處積水,做好防蚊準備。
教育部也提醒,流感病毒對學童具高侵襲性,應加強宣導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預防呼吸道傳染病散播;流感流行期間,減少出入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地方;宣導流感與感冒的差異;出現發燒、咳嗽症狀,及早就醫,盡量多休息,建議「有生病,不上班,不上課」。
教育部強調,校園傳染病防治工作應持續辦理,但無須過於恐慌,只要作好各項防疫措施,尤其是事前預防,良好衛生習慣,就可有效控制校園傳染病。
施文儀表示,除了要求小朋友在由室外返室內、用餐前、如廁後確實養成洗手習慣外,小朋友若出現手足口症狀、咽峽炎等腸病毒典型症狀時,也要有「生病的禮貌」,請假在家休養;若出現肌抽躍、心跳加速、嗜睡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症狀,應馬上送大醫院急救。
若一班出現兩名學生疑似腸病毒感染時,疾管局建議該班應停課十天、環境消毒,但施文儀認為,停課與否的標準仍得依各縣市衛生局所訂規定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