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記者節,謹向所有堅守新聞崗位的記者們致敬賀節。
台灣能成為民主國家,創造出令人驚艷的繁榮,新聞記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六十年來,在邁向民主的路途中,記者是忠實的監督者、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宏規籌畫裡,記者是重要的記錄與見證者。
台灣是一個民意充沛的地方,人民對公共事務的參與有著無比的熱情,因此記者的角色也愈形重要。展望未來,傳播管道更趨多元、傳播影響更趨廣大、傳播資訊更趨密集、人與社會互動更趨頻繁,以致記者的責任也更趨重大。
在台灣傳播市場,共有七個二十四小時新聞台、超過一百台有線電視頻道,密度居世界第一。另外,台灣也是全世界SNG車密度最高的地區,兩千三百萬人擁有八十二輛(日本一億二千萬人/七十一輛、香港七百萬人/一輛、韓國四千八百萬人/四十輛、印度十億人/三百輛)。如此高度激烈的競爭與市場殊死戰,導致記者素質每下愈況,成為社會詬病的對象。
記者本應以筆為劍,肩負社會責任,職責在於監督政府、滿足民眾知的權利,並進一步關懷弱勢、實現社會正義。但是涉及市場導向的營利心態、及廣告壓力與政商關係等干擾,記者往往失去了本身的專業與理念,被外界掛上了「製造業」、「修理業」、「屠宰業」、「加工業」等惡名,今值記者節應嚴肅深思。
身為記者應該明白自己手中筆或攝影機的威力與重要,我們對記者有三點期許,而這三點正是當前記者最為人所詬病的地方。
首先、記者是「社會的良知」,更是「權力的守望者」,所以記者絕不能向政治低頭,不能向權貴諂媚、不能與政黨合流。更重要的記者心中只有公理正義、只有是非對錯、只有良知專業,不能有藍綠偏見、不能有特定立場、不能有意識形態,才能獲得尊敬。
其次,記者要求真、求實、求善。現在的記者以編連續劇的功力來包裝新聞,似乎已成常態,為了刺激收視炒作新聞、甚至為了造成聳動製造虛假新聞。大家拚命追逐流言、捕捉謠傳,完全忽視流言和謠傳是誹謗的心腹與親信,拚命以重口味手法博取播出或版面,這是當前最受社會詬病的地方。
最後,記者要有美的心態。記者不只是親近惡人壞事,更應是美的記錄者。蘇麗文奮戰不懈的鏡頭好美、米勒的畫展好美、本月二十一日將表揚的周大觀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各得主的故事好美、我們社會上有好多好多好美的事,都值得記錄、值得報導。
簡單的說,記者最應該做的事就是存著好心、說著好話,用筆或攝影機去傳播好事,用攝影機記錄幸福、用筆抒寫笑容,讓人們看見社會的幸福與笑容,讓人們心中將永遠洋溢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