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故居遊

田苑京 圖/圓神出版社提供 |2008.08.31
2328觀看次
字級



舒伯特的鋼琴和胸像。這一尊胸像,相傳最接近舒伯特生前的模樣。

從韓國延世大學畢業後,我曾遠赴英國深造,主攻藝術文化評論碩士,之後從事藝術領域的採訪工作,有幸推開17位藝術家的故居大門參訪,在偉大靈感的悸動下悠然漫步,並拍下建築、街景與珍藏物品照片。

當我站在英國詩人約翰‧濟慈小巧而靜謐的小屋前;在舒伯特的故居被陽光般的溫暖氛圍包圍;佇足在《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作者路易斯‧卡洛爾度過一生的牛津街頭,我真切感受到,自己返回二十歲。

那種身上皮膚觸著歐洲微涼的空氣,所有的血液卻都在沸騰的心情,並不是「感動」或「魅惑」這種字眼所能形容的。每一趟旅程,都讓我深切明白,生命在任何時刻都能綻放出燦爛的光芒。以下,便帶領大家前往位於維也納的舒伯特故居。

◆舒伯特故居
地址:Wien9, Nussdorferstrasse 54
搭地鐵:搭37、38路電車到Canisiusgasse站
開放時間:早上10:00至下午1:00,下午2:00至6:00
 周一休館
門票:成人2歐元,學生票1歐元

◆斐迪南的家
地址:Wien4, Kettenbruckengasse 6
搭地鐵:U4, Kettenbruckengasse站
開放時間:早上10:30至下午1:00,周一休館


歌曲之王生平潦倒

舒伯特一直是我心中的「頭號作曲名家」,在許多舒伯特生平傳記裡,一定少不了「一生貧困飄泊,三十一歲便早逝的作曲家」等類似的描述。然而在他短暫的一生當中,一共創作了六百多首歌曲,難怪被稱為「藝術歌曲之王」。

來到維也納舒伯特的故居,我驚訝的發現,他的生活原來比人們想像中還要窮困──不論是維也納教堂裡的住所,還是最後斷氣時二哥斐迪南的家,都是十分窄小寒酸。

在當地觀光局的介紹手冊裡,提到舒伯特位在Nussdorfer街54號的故居,是「如詩如畫的房子」,實際上,那是一處離市區很遠的鄉下小鎮,如今四周環境雖然已成了市區,但還是離鬧區有一段路程,必須要搭電車才能到達。

平凡民戶孕育名家

這棟再平凡不過的民戶,房子已重新粉刷過,外觀看起來十分的清爽。經過小巧的前院爬上二樓,舒伯特的故居便展現眼前。入口處是廚房爐灶的位置,而舒伯特就是在這裡出生的。

舒伯特的母親一共生了16個小孩,而其中有11個孩子幼時就夭折了。窄小的客廳和兩個房間,是一家人僅有的空間,而舒伯特的童年,家裡除了用來擺放父母親和其他兄弟姐妹床舖的位置之外,根本挪不出其他多餘的活動空間。

參觀舒伯特的故居,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展示在客廳裡他使用過的眼鏡。透過金屬鏡框裡圓形的鏡片看出去,我的天呀,原來他是一個超級大近視。據說,舒伯特起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戴上這副又舊又重的眼鏡。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鏡片上如今有了裂痕。

手稿透露音樂曲風

這間展示室的隔壁房間,放著他生前使用的鋼琴和吉他,還有親手寫的幾張樂譜。舒伯特的〈鱒魚〉樂譜,手稿上的字跡,一如他的音樂曲風,端正而清爽。我發現包括莫札特在內,大部分的作曲家字跡都很潦草,舒伯特倒是一個例外。

房間一隅的牆上掛著他和蕭伯,以及史伯恩、弗格爾等幾位好朋友一起舉行「舒伯特音樂節」的畫像。完成這幅作品的畫家施溫德曾說:「在我所有的畫作裡,最具意義的,就是我為舒伯特畫過的五線譜。」

來到這裡之前,我以為會見到「冬之旅」聯篇歌曲中〈菩提樹〉裡描述的「城門前井旁邊」實景,哪想到舒伯特的故居,竟然只有一塊小巧的前院。據說,〈菩提樹〉歌詞裡出現的城門和那口井,其實是舒伯特在維也納近郊一個叫做荷特布里爾小鎮所見到的景物。

病中仍心繫貝多芬

雖然城門和井都不在此,而且舒伯特貧窮的程度簡直到了悲慘的境地,然而整棟房子卻繚繞著一股明亮的氛圍。入口處擺設的花束顯得格外的燦爛豔麗,眾多的遊客也讓這裡充滿了蓬勃的生氣。

舒伯特短暫的一生都住在維也納,亦於1828年11月19日病逝在維也納。一生總在周遭朋友的住處間游離遷徙,後來因梅毒引發的流行性斑疹傷寒病情告急,最後搬回二哥斐迪南的家中靜養了四個月。

據說,舒伯特過逝前一天,在高燒中吃力的張開眼睛,嘴裡喃喃說著含糊不清的話。「拜託帶我一起走,別把我一個人丟在幽暗的土堆裡啊珥珥」斐迪南安慰著說:「弗朗茲,別擔心。大家都很關心你,現在都在這兒陪著你。」聽到這句話的舒伯特突然大喊:「不行啊,貝多芬怎麼不在啊?」(這句話是舒伯特在昏迷狀態下含糊不清的言詞,真正的語意不可考。旁人的說法是,他大概以為自己已經躺在墳墓裡了。而舒伯特的話應該是「貝多芬沒有在這裡!」的意思。)

如願葬於樂聖墓旁

語畢,他隨即昏厥過去,這是他最後一次的生命跡象。四天後,舒伯特被安葬在維也納的中央公墓,就在貝多芬的墓地旁邊。哥哥斐迪南在葬禮結束之後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到:「順了可憐的弗朗茲心願,我們將他安葬在貝多芬的旁邊。」寄給他的父親。

偉大作曲家畫下生命休止符的地方,正是斐迪南的住處,位在現在的維也納華人街上。斐迪南的房子是三層樓公寓,想要進去得先在一樓的玄關處按門鈴。目前這棟建築物的三樓用作紀念館,一、二樓仍然有人居住。

令人感傷的是,舒伯特出生的地方就已經夠寒酸了,連離開人世前住的房子竟也是家徒四壁。

不到20坪僅有兩個房間,是這棟房子的全貌,客廳裡擺著一架鋼琴,比起一般的鋼琴要小一些,舒伯特就是用這架鋼琴,創作了生命中的最後幾首曲子。

諸多文物留存世人

不過,從舒伯特被保存完好的捲曲頭髮(是閃亮的金色),還有傳說中舒伯特常用的斐迪南書桌,還是可以感受到作曲家的氣息。舒伯特的死亡申報單、斐迪南向大家告知舒伯特死亡消息的信件,以及舒伯特音樂愛好會的朋友們,特別訂製用來陪葬卻來不及完成的舒伯特胸像,都保存在此。

朋友們為舒伯特訂製的胸像,比起座落於維也納市中心的城市公園裡,威風凜凜的舒伯特銅像要來得真實。額頭飽滿,蒜頭鼻。舒伯特身高只有155公分,高度近視眼,且有些駝背,是一位身型矮小的男士。不過,從他的靈魂深處醞釀而來的音樂,卻是比任何一位外表俊俏的男士都來得迷人。

大部分維也納的音樂家紀念館,都會有方便遊客賞析音樂家作品的音響設施。我坐在舒伯特與世長辭的房間裡,聆聽女高音凱薩琳.芭托唱〈岩石上的牧羊人〉,感受舒伯特澎湃的生命力,心中滿溢著感動,感謝能來到這裡親身體驗這一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