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003年10月,星雲大師應邀出席鑑真東渡日本1250周年紀念活動,有鑑於揚州是鑑真大師東渡的始發地,乃發心捐建「鑑真圖書館」。鑑真圖書館座落揚州大明寺院內,2005年6月5日破土動工,歷時兩年半建設而成。2008年元旦起,於此開設的「揚州講壇」在當地已形成一股聽講風潮,一票難求。 本報特與人間衛視同步刊登當周播出的講學內容,以饗讀者。
閻崇年:研究滿學44載,早年倡議並創建內地第一個滿學研究機構─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現任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論文集有《滿學論集》、《燕史集》、《袁崇煥研究論集》、《燕步集》共四部;專著有《努爾哈赤傳》、《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編學術叢刊《滿學研究》第一至六輯和《袁崇煥學術論文集》等十一部。先後發表滿學、清史論文二百五十餘篇。
崇煥精神
薪火永傳地點:揚州鑑真圖書館
主講:閻崇年
日期:2008.04.05
袁崇煥讓我想起了一首詩〈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在國家圖書館查了二十五種相關于謙的詩的書,千篇一律都說出自于謙的集子,但是于謙集子沒有,包括《四庫全書》裡面,明朝成化年間的、嘉靖年間的、龍慶萬曆年間的,以至崇禎年間的、康熙年間的于謙集子通通沒有這首詩,後來我就作了考證,結果這首詩不是于謙所作。
誰作的?我認為是杭州的知縣寫了本書叫《于謙傳》,裡頭有一段于謙在山裡頭唸書唸煩了,走出房子信步來到一個石灰廠,見了燒石灰,於是吟曰:「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注意!這是那個知縣寫于謙的歷史小說的時候,借了于謙的嘴說出自己寫的一首詩,就把它混到于謙的作品裡頭了。我為什麼對這首詩特別有興趣,而且認為和袁崇煥相聯繫?
其實我下放勞動時工種就是作泥瓦匠,分配到一座山裡頭去運石灰,我到那個山裡頭看,千錘萬擊出深山,把山上石頭敲下來,又看到石灰窯燒石灰,烈火焚燒若等閒,泡了一池水把灰擱在裡頭,咕嚕咕嚕冒白泡,生石灰變成熟石灰,粉身碎骨全不惜,變成灰膏,最後抹了個白牆,要留清白在人間。我就想著這四句詩。
我們不討論是于謙所作還是別人借于謙嘴這問題,這四句詩非常精闢的概括了一個傑出人物、一個偉大人物、一個英雄人物的人生四種境界,第一種境界就是「千錘萬擊出深山」,幾乎所有傑出英雄人物無一例外;第二種境界「烈火焚燒若等閒」,所有英雄豪傑沒有一個不經過烈火焚燒的:第三種境界「粉身碎骨全不惜」,沒有這種精神不可能成為偉大的人物。傑出英雄的人物,最後這些歷史人物身後留下的是什麼?「要留清白在人間!」今天我就以袁崇煥作例子來看看人生的這四種境界,並體現袁崇煥的精神。
明朝萬曆12年(西元1584年),袁崇煥誕生的地點一般人認為是廣東省東莞市石碣鎮水南村,珠江三角洲的一個支流叫東江,就村子挨著東江。袁崇煥的祖父和父親經商,從廣東沿著西江經過梧洲作木材和藥材的生意,在藤縣買了房子定居。袁崇煥小時候讀書,在廣西考到舉人,又到北京考進士。明朝276年藤縣總共出了兩個進士,其中一個就是袁崇煥,袁崇煥多次考試落第,再考試、再落第,經過種種的磨難和考驗終於考中了進士,這個時候他已經35、6歲了,可以說前半生是「千錘萬擊出深山」。
出了廣西的深山到了北京,西元1619年萬曆47年袁崇煥考中進士,這一年有件非常大的事情,就是明清之間的薩爾滸大戰。明朝楊鎬統帥47萬大軍兵分四路,在全村只有一口井的赫圖阿拉這個小村子圍剿努爾哈赤,結果號稱四路的大軍敗北,這是明朝有史以來非常大的一次失敗,整個北京的朝廷都被震動了。這個時候袁崇煥在北京,考中進士,從此他的命運和明清之間的戰爭相連繫。
考中進士之後,袁崇煥被分派到福建偏僻山區的邵武當知縣。袁崇煥在那兒找一些退役的老兵,瞭解遼東的地理形勢情況,他這時候作了投筆從戎的準備。等三年知縣任滿就到北京朝進接受三關考核,袁崇煥的成績不錯,在最後一關由吏部進行考核時,朝廷有個官員說袁崇煥英姿俊武,推薦他提升到六品主事,到兵部當處長。之後袁崇煥就到了山海關外,開始他的事業。
一直到崇禎三年慘遭殺害,袁崇煥只活了46歲。袁崇煥的事蹟我在這不多說,我重點說一下袁崇煥的精神。我體會星雲大師建議我宏揚袁崇煥的精神,這一點我非常讚賞星雲大師的睿智和高見。
袁崇煥的精神
就四個字「仁智勇廉」
當代中國人缺錢不?缺錢所以要引進外資;缺礦藏不?缺,所以要進口鐵礦石;缺能源不?缺,所以要進口石油、天然氣;缺環境不?缺,所以要搞綠色環境、要生態平衡等等。我個人認為我們更缺的是精神。袁崇煥留下了光輝業績,更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袁崇煥的精神是什麼,我說就四個字「仁智勇廉」。還得加四個字就是大仁、大智、大勇、大廉,我想舉一些例子和諸位討論:
大仁 孔子說仁者愛人,大仁就是大愛,這一點袁崇煥的精神和佛家的精神是相通的,怎麼看出袁崇煥大仁、大愛,我講一個故事:袁崇煥走上遼東的時候是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明朝在遼東地區的行政中心遼陽丟了,現在遼河以西的也廣寧丟了。當時稱為後金的清兵逼近山海關,明朝面臨著生死存亡。這時北京的明朝高官把家眷、細軟、金銀、財寶、名人字畫等等收拾了送回江南老家,就怕一旦北京失陷了,家眷、金銀財寶不能保住,到了這個局面遼東的官誰也不願意到遼東去,袁崇煥卻申請去,他把80歲老母親和妻子也帶到前線孤城,要與城共存亡。這個時候袁崇煥心裡頭裝的不是個人,是什麼?他有一首詩,詩裡頭兩句話「策仗只因圖雪恥,橫戈原不為封侯」,袁崇煥橫戈越馬,不是為了封侯是為了保衛江山和社稷。他到了遼東山海關關外,一看滿目荒涼饑民塞路,就是路都堵滿了。他說為黎民百姓著想,要把整個遼河以東、遼河以西收回來。
大智 袁崇煥不僅是大仁而且大智。明朝的軍隊和後金的軍隊第一次打仗在撫順,努爾哈赤打這個城用了一個辦法叫作「裡應外合」,把他的軍隊化裝成普通的老百姓去趕集貿易,混到老百姓裡頭進了城,到攻城的時候裡應外合,外面攻、裡面應,打開城門就把撫順打下來了。撫順、清河、開原、鐵嶺都這麼打下來了,明朝連丟了四個城。第五個就是打瀋陽,瀋陽城非常高和堅固,護城河很深、很寬,河外面還有柵欄。據說在裡應外合下,後金軍隊來了,放下吊橋、打開城門。賀世賢總兵喝醉了酒,騎了馬就衝出去了,中了14箭落馬而死,這是第5仗。
第六仗打遼陽
遼陽是當年遼東的首府,遼東經略袁應泰也上了當,一交鋒就退到城裡,一看大勢已去便上了城樓,朝著北京城皇宮下拜,然後上吊自殺,接著他的家人點了火把城燒了。
明朝一失撫順、二失清河、三失開原、四失鐵嶺、五失瀋陽、六失遼陽、七失廣寧、八失義州,連著丟了八座城池。在危難之中袁崇煥去守城,袁崇煥有什麼大智呢?袁崇煥到了這個寧遠城,努爾哈赤帶13萬大軍來了,寧遠一萬多人守城,袁崇煥用了西洋大炮,這西洋大炮是葡萄牙造的,通過澳門運到北京又運到山海關、寧遠,11門大炮守城,後金騎兵往前衝,一炮下去人仰馬翻死傷一片,努爾哈赤不服氣下令士兵再像螞蟻一樣往前衝,越密集那炮下死傷的越多,袁崇煥的戰略說起來很複雜,概括起來很簡單,叫作「憑堅城用大炮」。
袁崇煥用同樣的辦法守住了寧遠和錦州,這是明清八年交戰史上第一個勝仗,叫作寧遠大捷。他的戰術比前頭那些經略、巡撫等都高明,這就是他有大的智慧。
大勇 大的英雄豪傑人物、成大事業者,必須有大勇的精神。當年玄奘西天取經,沒大勇的精神能夠戰勝72難取回真經、修成正果嗎?當年鑑真和尚東渡7次,6次失敗,漂泊海上,沒有大勇的精神能夠成就這番事業嗎?
袁崇煥是南方人,身材瘦小又是個讀書人,把他分配到關外,派他到前線40里地方去收編流民,他夜裡頭從山海關出發,一路都是荊棘、狼蟲虎豹,天亮了城,守城的官兵沒有一個不驚訝的,說袁崇煥怎麼這麼大膽,夜裡頭一個人走,你看到他的膽量。
再舉一個例子,當時的兵部尚書王在晉兼山海關經略,袁崇煥是個六品的小官,王在晉出了一個主意,要守山海關,須在山海關八里四公里再修一個城,來守衛山海關。袁崇煥說不行,敵人要打到八里的城的話,山海關也守不住了,建議在山海關以外240里的寧遠(就現遼寧興城)修城,守衛山海關城。王在晉說不行,袁崇煥再談,還不行。袁崇煥想一招,直接寫信給當朝宰相葉向高,一連寫了兩封信,葉向高看了拿不準主意,交給了大學士孫承宗,孫承宗當時是大學士兵部尚書,又是天啟皇帝的老師。孫承宗一看說,這樣吧,我親自去視察一下。
孫承宗騎了馬到山海關,就找王在晉談,王在晉說他的理由;又找袁崇煥談,袁崇煥說他的理由。孫承宗說,我實地看一看吧!便帶了袁崇煥騎了馬沿途考察。到了興城孫承宗一看,可以在這裡修城。
回頭就找王在晉談,談了7天7夜王在晉就是不同意。孫承宗回了北京,在給天啟皇帝上課的休息時候,就把這事給說了,並且說這王在晉不能重用,不能在這山海關八里地方修城。天啟皇帝同意,並且把王在晉撤了,由孫承宗兵部尚書兼遼東經略。孫承宗一到山海關,就任命袁崇煥修寧遠城。我就說袁崇煥這個勇敢,敢犯上司,越級寫信到宰相那兒。這個時候如果袁崇煥考慮,我自己的工資、地位、職務肯定作不了這事。
大廉 袁崇煥在福建邵武作知縣,離任的時候,當地福建《邵武府志》,記載袁崇煥四個字「分文不取」。後來袁崇煥到山海關外前線時,接到父親去世的消息,他要請假回家給父親發喪,卻沒有路費,朋友、同僚、長官大家湊給他回家的盤纏,一直在外面作官,他還管錢糧,卻連回家路費都沒有。袁崇煥作官,最後抄家,給崇禎皇帝的奏報是四個字「家無餘資」,官作到薊遼總督這麼大的官,還是戰爭環境不是和平環境,大約十五萬左右軍隊和馬匹,經手的錢糧數以百萬計,死後抄家境是「家無餘資」四個字。
結語
袁崇煥這一生千錘萬擊出深山,由廣西的山溝裡頭到北京成了進士,烈火焚燒若等閒,一次一次戰火的考驗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所有的大師,所有的英雄,所有的豪傑生命歷程可能很多都經過這麼四種境界。我想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個在海外的華人,都應當宏揚袁崇煥仁、智、勇、廉浩然正氣和愛國精神,而且這種精神要像薪火,一樣一代一代往下傳,千秋萬代往下傳,這一點和史可法是相同的。我參觀史可法紀念館他們要我寫幾個字,我就寫八個字吧「可法精神,萬世光華」。同樣的,「崇煥精神,萬世光華」「崇煥精神,薪火永傳」。
.「揚州講壇」人間衛視播出時間:每周六、日上午8時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