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吾所好翫而老焉」,這句話是出自歐陽修。

刻成閒章,最早出現於《吳讓之印譜》,有兩方,皆朱文長方章,都是自家小篆,結構綺麗婀娜,是吳讓之所刻的,應該是原創。
後來見過黃牧甫也刻過三方,兩方朱文印,一長方,一正方,長方章無論用字與用刀,都與吳讓之原作相仿,而正方章則是以黃牧甫簡潔的結構與爽利的刀法所刻成,已有黃氏自己風格;最特別的是一方細白文正方印,將篆字結構截彎取直,用刀明快、不含糊,整方印風是方方正正、明明白白,令人望之儼然。
而上圖鈐記這方朱文印,是作者參照原創而改變,以蒼潤厚實的結構取代婀娜線條,用不疾不徐地澀刀刻成,如此,能表達書體的抑揚頓挫使線條沉穩。完成後將鄭板橋的《道情》之一以行書完成邊款。
邊款釋文:
掩柴扉,怕出頭,剪西風,菊徑秋;看看又是重陽後。幾行衰草迷山郭,一片殘陽下酒樓,棲鴉點上蕭蕭柳。撮幾句盲辭瞎話,交還他鐵板歌喉。刀鈔燮詞。丁亥皖廬刊。
人,處世各有所好,亦各隨所好以度日而終老,我好與古為徒,能清心,因此無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