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的法國,當新古典主義畫家紛紛在強調造型美和細節的刻畫,表現出純潔而恬淡的抒情美、理想美的時候,畫壇上出現了一個表現手法特殊的杜米埃。
三等車廂
杜米埃是法國漫畫家、版畫家、油畫家和雕刻家,同時還是政治與社會的諷刺作家。在他的圖畫裏,往往塑造一種看似冷淡孤獨,卻是沉默地在反映作者對現實不滿的情緒。
一八○八年生於法國馬賽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玻璃工人,後來移居到巴黎。年紀小小的杜米埃因生活所迫,曾到法院當差,也做過書店售貨員等工作,艱苦辛酸的親身經歷,使他對底下階層的社會更為了解。
愛畫的他從來沒有受過正式的藝術學院訓練,但卻為身邊的普通人民留下許多深刻的影像,被稱為專門表現市民生活的畫家。
這位為底層市民說話的畫家,生前因為藉畫作嘲諷國王,曾經被政府監禁。那是一幅以文藝復興時期作家拉伯雷的文學作品《巨人傳》中,一個名為高康達的人物為主角的作品。
杜米埃畫出那個從一生下來就能吃能喝,永遠不知飽的高康達,高高坐在寶座上,舌頭像長長的梯子,等待下面的人將糧食、稅捐運送到他的嘴裡。非常明顯是在諷刺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浦。畫家將這個形象鮮明的饕餮者,刻畫得非常成功的代價是,他遭到六個月的監禁。
監牢和貧困生活完全沒有動搖畫家對藝術的信仰。由於對社會有著崇高使命,杜米埃照樣在藝術創作中以他尖銳辛辣的畫筆,為他生活的那個時代被欺壓的人民發言,其中有《洗衣婦》、《唐吉訶德與潘沙》、《司法人員》,還有舉世聞名的經典之作《三等車廂》。
《三等車廂》的畫面裡充滿了貧苦人物,一臉風霜的老婆婆手提著提籃,旁邊挨著一個疲憊不堪在睡覺的小男孩,另一旁是懷抱嬰兒的婦女,在他們後邊,擁擠不已的車廂裡都是在生活線上奔波的人物。雖然有微弱的光從小窗口射進來,車廂裡卻顯得暗淡朦朧。
畫家的奔放曲折線條,似乎在暗示畫中人物的坎坷命運和艱辛生活。巧妙的人物安排,高高低低,面對著面,但不是每一個都被看見,卻清楚地看到他們每一張臉的部分。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似乎濃縮千萬人的身影。畫家以樸實,不過多修飾的手法,表現出生活的真實,以及畫家對勞動人民的關心。
一生創作量非常豐富,嘲譏政權腐敗的漫畫,時常不能通過審查,但卻讓他贏得「為民眾利益的維護者、自由的捍衛者」的名聲,同時他也被公認為十九世紀中期法國生活的另類百科全書。
到他年老時,拿破崙侖三世政府授予他榮譽勛章,但畫家卻拒絕領取。晚年因為眼睛有毛病,失明令他無法創作,同一時代的畫家柯羅曾經給他生活上的幫助,他們雖然在繪畫創作上是不同的派別,卻互相欣賞。一八七九年二月,他在瓦爾孟杜瓦去世,安葬在柯羅的墓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