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中縣一名五十六歲吳姓男子,在整地除草時被蜂螫傷,出現頭暈、心臟不舒服、全身搔癢起蕁麻疹、呼吸不順暢等症狀,送醫一度出現血壓下降、休克症狀,經緊急醫治後症狀才消除。
童醫院急診室主任盧立華表示,每年入秋值蜂類繁殖季節,比較會有蜂群攻擊人的事件發生。螫傷患者的為一特殊蜂類,體型較蜜蜂大,但較一般常見的虎頭蜂小,患者起初是全身搔癢,多處出現大面積紅色斑塊,隨後出現血壓降低的休克狀況。經給予氧氣並施打抗組織胺與類固醇急救後,患者狀況才逐漸好轉,經觀察無礙後出院。
盧立華說,蜂的毒液成份主要有三類:小分子化合物、多胜類、酵素類毒性物質,這些毒性物質會造成局部或全身症狀,局部症狀如紅、腫、痛或局部瘀血與皮下壞死。
全身性反應則包括過敏與毒性兩種,過敏反應可能導致暈眩,乃至心律不整、休克及死亡;毒性反應可產生嘔吐、頭痛、腎衰竭、肺水腫等,短時間可能造成急性呼吸道阻塞或喉頭水腫,甚至血壓降低導致休克,嚴重者還會造成死亡。
遭到蜂刺傷時如何自救?盧立華強調,輕微者可使用冰塊及冰水冷敷,以減緩毒液的吸收。
有時遭蜂刺傷的傷口可能深入皮膚,毒刺還留在皮膚上面,此時民眾千萬不可自行用夾子夾出,應該用消毒過的針或小刀將刺挑出,患處塗上氨水後送醫,因為有些人對於蜂的毒液會產生很強的過敏反應,易導致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