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資政、前行政院長孫運璿昨天去世,各界人士同聲哀悼。孫資政儒雅睿智,長期擔任要職,後來雖因工作積勞,腦溢血中風而退隱,但在兩次能源危機時,分別以推出十大建設、鼓勵民間投資,使台灣化險為夷,並帶領產業轉型為科技產業,奠定台灣經濟發展基礎,功不可沒。以台灣當前處境,政府應該多一些孫資政型的專業、敬業專才,為一灘死水的台灣經濟,注入新活力。
筆者無意以古非今,但是近來口水多過實質政策的政府,未能針對經濟問題對症下藥,把應是「經濟先鋒」的台商當作叛徒,再內鬥、虛耗下去,早晚會把台灣過去數十年的經濟成果付諸東流。平心而論,今天台灣政府的條件,要比當年孫資政當行政院長時好多了,但主政者提出以「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取代「積極開放、有效管理」,作為兩岸經貿主張,筆者認為,作文比賽無法對台灣的經濟振衰起敝,修辭的改變、口惠而實不至的改革,就好似把即將沉沒的輪船換了個方向,雖然風景會好些,但無法改變沉沒的命運。
筆者無意唱衰台灣,可是畢竟過去類似的口號多如牛毛,欠缺專業的執政團隊處處受挫後,難免會陷入心浮氣躁的地步,忘記了自己責任、失卻了前進的動力,開始無聊地玩文字遊戲,但畫餅充飢畢竟不能解決困境,反而不是陷入故步自封的茫然,就是陷入突兀冒進的迷惘。
過去五年的台灣經貿政策,已證明是掩耳盜鈴、毫無成效,良藥總是苦口,好政策也是一個痛苦的抉擇過程。日本著名管理學者大前研一說:「大多數改革就好似在即將沉沒的輪船上,把座位換了個方向而已,雖然風景會好一些,但沉沒的命運不會變。」到底台灣需要怎樣的領導人,已是不容規避的課題,孫資政當時能以全球思維、地方智慧、區域合作的方式振興經濟,怎能不令人期待另一個孫資政的出現。
潭龍(北縣新莊/前媒體工作者)
效法孫運璿工程師精神
總統府資政、前行政院長孫運璿昨天病逝,令人哀悼不已,孫資政最讓人懷念的是,在他經濟部長、行政院長任內,都碰上能源危機,都以睿智化危機為轉機。
民國三十四年日本人戰敗,摧毀了台灣電力系統,預言「三個月後,台灣將陷入一片黑暗」,當時三十三歲的孫運璿,帶著台電工程師和三、四百名工專學生全力搶修,在短短五個月內,恢復了百分之八十的電力,讓日本工程師啞口無言,不敢輕視台灣的工程師。
孫資政就是以這種工程師的精神,在公職任內帶領台灣度過危機。「築夢天地間」是中國工程師學會的會歌,歌詞為:「築起無數美好的心願,打造一個美麗的明天,讓熱力發光,智慧耀眼,看夢想成真,理想呈現。希望的工程,啟後又承先,珍惜大自然,飲水要思源,希望的工程,開創的起點,不畏懼艱險,禁得起考驗;走過天地路更寬,看的世界會更遠,邁向成功新紀元,建設快樂滿人間。」
這首歌似乎就是描述孫運璿,他以工程師精神為台灣的政治人物樹立了不朽典範。
王懷南(高雄市/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