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新竹市康樂社區農村文物陳列館即日起推出「新竹市古輕便車軌跡迴溯之旅特展」,展出輕便車、大憨輪、人力車等懷舊文物,以及三十餘幅珍貴老照片。除了展覽之外,明日及九月六日,文化局還規畫兩梯次導覽活動,讓民眾親身體驗這條先民走過的歷史路徑。
新竹市文化局長林松表示,「輕便車」也稱五分車,日據時代由「新竹拓殖軌道株式會社」經營,是舊港與市區間重要交通運輸工具之一,它的軌跡約從現今的北門街、城北街與境福街順東大路至舊港。
林松說,「輕便車」木板下有四個鐵輪,放置在鐵軌上,可載四人,由車伕手執木桿推著走。
康樂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再興表示,日據時期,因政府很重視舊港,所以成立舊港庄,加上後來又開發海水浴場,遂興築城區至南寮的道路(東大路前身),且列為州道。舊稱(木康)榔庄的康樂里恰為州道及輕便軌道途中要點,交通樞紐地位重要。如今雖然輕便車的軌跡已經湮沒在雜草叢中,但卻是鄉民的共同回憶。
這項展覽以行的追溯與輕便車軌跡為重點,結合牛車、大憨輪、轎子、人力車與輕便車等懷舊的交通工具,以及難得一見的清朝轎伕衣服與日據時期鐵路工的衣服,還有老照片,見證這條歷史路徑的文化變遷。
「新竹市古輕便車軌跡迴溯之旅特展」是配合文建會「磐石行動酖地方文化館第二期計畫」,由新竹市文化局與康樂社區發展協會共同規畫。
特展至十月二十六日,詳情可上新竹市文化局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