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林隆煌表示,常見於秋冬的輪狀病毒,最近在門診有增加的趨勢,還有小朋友同時感染輪狀病毒和夏天的沙門氏菌,住院治療。
夏天是容易感染沙門氏菌的季節,常見症狀包括高燒、血便等,一般較少嘔吐,但林隆煌表示,最近在門診有名一歲小朋友,除了出現黏黏、帶少量血的糞便,還同時出現拉肚子的水便、嘔吐現象,屬於輪狀病毒症狀。最後這個幼兒住院五天,使用抗生素治療,才逐漸痊癒出院。林隆煌說,這樣同時混合輪狀病毒和沙門氏菌的病患,通常病況拖得更久。
長庚醫院兒童腸胃肝膽科醫師趙舜卿表示,感染輪狀病毒的病患每個月都會碰到好幾個,有些會重複感染沙門氏菌,尤其在嚴重到住院的病患身上比率更高,甚至超過百分之十。至於為何會重複感染的原因較難釐清,多出現在三歲以下、抵抗力較弱的小朋友身上。若重複感染,病況會比得輪狀病毒嚴重,威力較輕的話,則和單純感染沙門氏菌差不多。
林隆煌建議,若家中有養寵物的小朋友要特別小心,因為寵物身上可能帶有沙門氏菌。另外,像這個混合感染病例的幼兒,喜歡把手、玩具放到嘴裡,家長要特別留心。
由於沙門氏菌和輪狀病毒,都是從糞便,經手入口感染,要勤洗手。趙舜卿提醒,預防沙門氏菌還要注意飲食衛生,到泳池游泳,也要小心細菌透過水傳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