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過後開學第一天,台中傳出兩名搭公車學生摔出車外的意外事件,學生上下學的交通安全,成為學校乃至社會的重要「功課」。
搭乘台中客運上學的台中明德女中學生在總站上車,車行才百來公尺的轉彎處,從安全門摔出,所幸都無生命危險,可說是不幸中的大幸。但荒唐的是,司機在兩人摔出車外後下車察看,卻「未看到人」,就上車繼續開車,安全門被撞開導致警鈴直響,就拿紙片塞住卡榫止住鈴聲,乘客大喊救人也不理,司機給人的感覺是精神不佳,只想盡快結束第一趟班次,不管乘客的安全。
學生上下學不外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校車及家長接送,因此學生「行的安全」,除了校方須耐心叮嚀外,更需要社會的配合與維護,以客運為例,如果司機的體力、精神狀況差,並缺乏服務熱忱和愛心,會嚴重影響行車安全和品質,常見的現象有,把客運車當貨卡車開,急速起步、猛然煞車,轉彎不減速,摔得乘客東倒西歪。台中兩名女學生在轉彎處摔出車外,固然跟安全門的瑕疵有關,但應與司機在轉彎未減速也有關係。
這也顯示客運公司的管理必須檢討。司機體能、精神不好,不但勉強打起精神上路,警覺心會打折扣,很容易出事,行車前的安全檢查也會疏忽,而且服務熱忱與品質亦會下降,以台中客運摔出女學生意外為例,司機雖下車察看,卻「看不到」摔出的學生,不理會乘客的喊叫,甚至播打一一九報警電話都一直播錯,都說明他的遲鈍與慌亂。職業客運駕駛每天來回行車多趟,多少生命與家庭幸福付託在他用體力、精神掌握的方向盤上流轉,所以司機的生活作息管理,不僅客運公司要重視,更值得社會關切與聞問。
為了保障大眾運輸工具的行車安全,每天發車前除要求駕駛人切實做好「一級保養檢測」外,如何賦予技師或工程師「保養檢測複查」任務,俾做駕駛人掛一漏萬的補救,是大眾運輸業者須努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