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中國國家圖書館有四大專藏被列為鎮館之寶,分別是永樂大典、四庫全書、敦煌遺書,另一個就是趙城金藏。趙城金藏是在金代所刻印的一部大藏經,同時也是全世界流傳至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大藏經,但是也是最傳奇的一部大藏經。這部經典曾經失蹤接近千年,也曾經引發護寶與奪寶的戰爭。

西元一九三三年,一位僧侶範成,到山西省廣勝寺,逐一翻閱該寺所藏佛書時,發現一些從來不曾見過,也不知編者是誰的佛經。消息傳回南京後,西元一九三四年一個叫蔣唯心的人到廣勝寺進行考察,經過他仔細考證,原來這一批佛書就是金代所刻印的大藏經。
這一部經典也稱得上是世界印刷史上絕無僅有的作品,他不但包含了經、論、律,也包括了中國印度和其他古國有關的佛教諸多撰述。大藏經最早曾經在宋太祖初年刻印,稱之為開寶藏,但早已散失不見蹤影。蔣唯心發現的版本是金代復刻本,因為發現的地方在趙城的廣勝寺,所以一般命名該部經書為趙城金藏。
不久前我們曾經介紹,出現中國最早冰箱的水神廟,它就是廣勝寺的一部分。廣勝寺歷史悠久,自古就是佛教重鎮,但從來都沒有人意料到,《趙城金藏》這部寶典就藏在廣勝寺。
金代熙宗年間山西的一戶崔姓人家,有個女兒叫法珍,據說她從小是個啞巴,但後來被一名僧侶把病治好了,於是他許願要為佛寺做善事。他開始四處集資、雕刻經書,法珍前後花了三十多年時間,完成這一部佛教大藏經的刻印。我們可以說這是一部佛教的百科全書。
不過這本在當年就已經引起轟動的經典,卻突然嬝無音訊,在西元一九三四年重新被發現之前,它幾乎已經成了一段不可靠的傳說,很難想像一部有六千萬字的大藏經可以被遺忘在千年古剎中。後來,中共還以此為版本,編錄了一整套中華大藏經,被認為是佛教界與文化界的一大盛事。
中日兩國在佛學研究上,既有合作也有較勁。民國初年,日本佛學界與出版界,通力合作進行大正藏的編輯,日方想藉此奠定對佛學經典研究的中流砥柱地位,當時他們對於趙城金藏的存在渾然不知,也因此一九三四年趙城金藏被發現,震動了日本佛教界。
(本文物影像於【第七頻道】人間衛視「國寶檔案」節目播出,於每周一至周五晚間十點首播,重播時間:上午四點、十點及下午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