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史他汀類藥物造成肌肉痠痛 較易出現在上半身 最好找醫師討論調整用藥
【本報台北訊】史他汀類藥物是廣為使用的降血脂藥,醫界發現它有肌肉痠痛副作用,部分年長患者,還以為是年紀大關節退化所致,醫師建議若服用後肌肉會痠痛,最好找醫師討論是否調整用藥。
六十五歲的甘伯伯,年輕時是海軍陸戰隊,退休後每天游泳三千公尺、打羽毛球健身,七年前發現高血脂,開始吃降血脂藥,卻出現胸悶不適,全身痠痛,連肩膀都抬不起來,以為是關節退化,服用止痛藥仍無法緩解,檢查也找不出原因,最後醫師警覺到可能是服用降血脂用藥引起副作用,換了藥物後,渾身痠痛不藥而癒。
據統計,服用降血脂用藥後,平均一成民眾會出現肌肉痠痛,痠痛的部位不一,幾乎遍布全身,無力倦怠;有些人以為自己年紀大了,身體退化,以致出現關節疼痛,看了骨科、復健科等門診,還是找不出原因來。若再額外服止痛藥,一方面可能吃太多藥,甚至產生藥物交互作用。
台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老人醫學科主任陳亮恭指出,高血脂患者以中高年齡層居多,若服用史他汀類藥,可能出現肝功能下降、橫紋肌溶解、腸胃不適、肌肉痠痛等副作用,近年又以肌肉痠痛的發生率最高。
通常服用史他汀類藥物造成的肌肉痠痛,較容易出現在上半身,病人提到的症狀,常是「胸部悶悶的」、「兩肩疼痛」;如果是關節退化,疼痛大多集中在下半身,如膝痛、坐骨神經痛或背痛。
至於降血脂用藥物與肌肉痠痛之間的關連性,陳亮恭指出,目前找不出確實的作用機轉。但所幸降血脂用藥有許多種類,只要換藥,肌肉痠痛等不適症狀就會得到改善。但陳亮恭提醒,千萬不能因為擔心肌肉痠痛,而自行停止服用降血脂用藥,一旦出現肌肉痠痛,應立即就診,請醫師評估,只要換藥,就獲得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