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因為父母離異、隔代教養、家庭收入偏低等,不少孩子連吃飯溫飽都有問題,放學後更與才藝班、課輔班絕緣。基督教救助協會為了幫這些弱勢兒童,不落入貧窮的惡性循環,今年將陸續在全台成立八十九個免費的陪讀班,也希望各界善心人士伸出援手。
台灣邁入M型社會,根據統計,超過三十七萬名兒童落入貧窮邊緣,其中至少有十五萬名弱勢家庭兒童,過著貧窮與高風險的生活,他們在下課後,因為沒有人好好陪伴教導,導致許多孩子在外遊蕩,流連不良場所,似乎命中註定要淪落在知識和經濟弱勢所造成的代代貧窮中。
三年級的「藍藍」來自單親家庭,跟爸爸住在一起,因為衣服好久才洗一次,沒有乾淨衣服換,「藍藍」就不穿內褲去上學,同學嗅到他身上的異味,都不願跟他坐在一起,考試成績也經常拿個位數。
而讀四年級的「小雄」,爸爸離家出走,大陸籍的媽媽改嫁,把他交給高齡九十歲的阿公照顧。小雄經常翹課在外遊蕩,有一次甚至被一群孩子圍毆。
「藍藍」和「小雄」後來都被基督教救助協會「嘉義水上教會」找來上課後陪讀班,教會義工教「藍藍」一下課先洗澡,也要穿內褲,還一題一題耐心教他,成績從個位數漸漸升到八十多分。而原本看到書本就掉淚的「小雄」,經過陪讀班找回對課業的興趣,小學畢業時竟得到學校頒發的「校長獎」,讓所有同學刮目相看。
基督教救助協會從二○○四年發起「弱勢家庭兒童課後陪讀計畫」,協會表示,近年景氣不佳,個案數激增,今年計畫募集二千一百萬經費,以達成今、明兩年全台成立八十九個陪讀班、照護一千三百名孩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