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檔案》皇帝也真假莫辨的寶貝清明上河圖(之三)

戴忠仁(人間衛視國寶檔案主持人) |2008.08.11
549觀看次
字級

明朝是一個宦官干政極為嚴重的時代,西元一五七八年明朝太監馮寶,在清明上河圖上題字,顯然他已經成為這幅畫的新主人,一般認為這是馮寶從宮中偷出來的,宮廷的名畫收藏會有皇帝與太監的題字併存還真是少見。

清明上河圖再出現時已經是兩百年後的事情,為乾隆三十一年的進士陸費樨收藏,臨終他時將清明上河圖交給了湖廣總都畢沅,西元一七九七年畢家遭到抄家的命運,清明上河圖也因此第四度進入宮中,得以藏於紫禁城。

兩次英法聯軍,無數國寶遭劫,清明上河圖都安然無恙,末代皇帝溥儀以賞賜的名義,交給弟弟溥傑帶出皇宮,存放在天津租借區的張園,一九三二年偽滿州國成立,溥儀又把它帶到了長春。

日本戰敗後,溥儀皇帝夢碎逃亡日本途中,被蘇聯軍隊攔阻,隨身行李中有一批書畫,其中有三幅清明上河圖,這些文物後來交給東北博物館(今遼寧省博物館)。

一九五二,鑑定專家楊仁愷到東北文化部工作,當時工作人員將明朝仇英畫的清明上河圖當成真品,把張擇端的作品當成贗品放置一旁。

「它的內容和《東京夢華錄》裡的記載是一致的。比如,當時開封的橋是木頭橋而不是石頭橋。此外,它是民間的風俗畫,風味十足,非常細緻,具有宋代國畫的時代原貌。而其餘那兩張倣造的是蘇州《清明上河圖》」楊仁愷在接受訪問時,回憶他如何發現真跡。

「我那時候心裡非常激動,真沒想到,此生我還能看到它的原作!從靖康之亂算起,到現在足有八百多年了。」楊仁愷的興奮不難理解。

這位使清明上河圖免於蒙塵的長者,在二○○八年一月底辭世,享壽九十三歲。

(本文物影像於【第七頻道】人間衛視「國寶檔案」節目播出,於每周一至周五晚間十點首播,重播時間:上午四點、十點及下午兩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