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人物圖譜》秦明

吳桃源/文‧ 陳洪綬/圖 |2008.08.11
2674觀看次
字級

宋江投靠花榮的清風寨時,一共收攬了三個人,花榮、秦明與黃信。而秦明的故事很短,只有第三十四回「霹靂火夜走瓦礫場」,可是秦明被逼上梁山的悲慘卻不亞於後來的朱仝與盧俊義。大陸古典文學研究者周思源先生在其《新解水滸傳》中分析「被逼上梁山」有四種類型:一是黑暗社會所逼(如:林沖、魯智深、武松、楊志),二是自己所逼(智取生辰綱的晁蓋等人),三是意氣相投(官軍將領或江湖人士),四是梁山所逼(如:秦明、朱仝)。而秦明與朱仝、盧俊義之被逼,不同處即在於當時的宋江尚未入梁山(宋江四十一回才奔梁山),卻已懂得採用激烈的手段阻斷秦明歸路,逼其就範,其心實在可叵。

秦明到底是如何被宋江逼上梁山的?

秦明在三十四回初上場時是這樣的:「性格急躁,聲若雷霆,以此人都呼他做『霹靂火』秦明;祖是軍官出身,使一條狼牙棒,有萬夫不當之勇。」因此在畫家筆下,一根倒立有如刺蝟般的狼牙棒握在秦明手中就是他的標記。那時秦明聽說花榮已和宋江結夥,立即奉命前往清風山剿賊。花榮出戰秦明,告知乃為劉高所陷,並非有意背叛朝廷。性格急躁如秦明者,如何肯信?立即舞出狼牙棒與花榮鬥上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後來花榮以拖刀計誘出秦明,並回身一箭射下秦明帽盔上的紅纓,秦明不敢再追。入夜後,山上火砲、火箭連續射向秦明陣營,並淹以大水,士兵非死即傷,秦明則被生擒。

花榮親自解了綁縛秦明的繩索後,宋江即告知為劉高拷打冤屈一事,秦明聽畢,表明願返回稟告知府大人前因後果。此時山寨其餘頭領卻力勸秦明乾脆於此間落草,秦明當場拒絕,因「生是大宋人,死為大宋鬼!……如何肯做強人,背反朝廷?」雙方話不投機,秦明次早即離了清風山。下得山來,只見城外數百戶人家已夷為平地,死屍遍野。再到城牆邊叫人開門,知府大人卻已立在城上大罵秦明反賊,於昨夜竟率領賊寇殺人放火,殃及無辜。後還將秦明妻子斬首示眾。秦明受冤,悲憤莫名,既無退路,只得再返清風山。此時宋江、花榮等人早已迎於路途。這是秦明被逼落草的始末。

雖然秦明後來自己解釋落草的理由有三:一是上界星辰契合,二是對方以禮相待,三是單槍匹馬鬥不過。顯然這三個理由都過於牽強。而《水滸》專家馬幼垣先生看秦明落草,則將其批為「最麻木不仁的梁山人物」。雖然秦明未能看出是宋江陰險,用了嫁禍於人之計,絕其退路,才不得不落草,但在《水滸》作者筆下,說秦明是「一個急性的人」,這樣一個人又如何能冷靜分辨宋江玩的把戲?顯然只有一路被設計了。甚而其妻子死後很快再娶花榮之妹,也是由宋江一手包辦。沒有多久,宋江亦很快收編其手下兼徒弟黃信。因此,在《水滸》作者安排下,宋江到清風寨投靠花榮,其實就是一場苦肉計,沒有宋江被捉,也引不出花榮、秦明的背反朝廷;沒有秦明被設計這一段,也顯不出後來宋江誘朱仝、盧俊義上梁山的手段是歹毒的更上層樓。

秦明被逼上梁山的模式可視為《水滸》作者欲藉宋江快速收編兄弟的過程的不合理,而秦明之死(在第一百一十八回與二十三位梁山兄弟一起陣亡),亦可視為《水滸》因情節需要不得不迅速犧牲二十四條人命的荒唐結局。這也是一百二十回版本最受爭議的部分之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