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天,回鄉看看老同學,原本是敘敘舊的,怎奈在一陣互為凝視與問候之後,才發覺情誼不變,想法卻大大不同。
譬如說水災肆虐,不僅是天候的改變,也是人為禍害,常理上應有一些抱怨或嗆聲的舉動。但是朋友們格外平靜,只淡淡地說,天命如此,只好逆來順受。與四、五十年前的人想法略同。
當年我曾是整天泡在水田裡除草施肥的小農夫,天熱時汗流浹背,天寒凍地全身抖擻,真沒有形容詞說明務農的苦楚,尤其是將收成時,遇到蟲害或大雨傾盆,稻米枯死,瓜果腐爛,眼看可以收成的農作物,一剎那之間消失無蹤,收成歸零又得背負一大筆債,真不知如何是好!
偏在此時,地主或賒帳者來討債,使人無法自處,看看窮人在毫無回話的當兒,只能問天或嘆氣,仍然還得繼續幹活。不知是雨水、淚水還是汗水,滴滴入土、滴滴鹹味,能說什麼呢?
他們當然有怨有愁,有時候,難免要力求解套,除了再次向較富有鄉人求賒外,便熱心在廟宇燒香,祈求神明幫忙。這種場景呈現熱鬧而真情的,他們禱詞是向神農氏求:五穀豐收,希望上蒼憐憫;向土地公問卜:說明可以收成幾許,為何一夜蟲害,莫非祭品不夠。他們還互相鼓勵,說神明會聽到的,明年便有好結果,如此日復日年復年,都認命了,也習慣了,從不會、也不敢向人訴苦,向統治者抗議。
感人的是,為了能有壯漢耕田,便要子孫繁衍,尤其重男輕女,包括我母親在內,都生了五個、十個的,並期望孩子快快長大,才能下田幹粗活。曾經問母親為何如此辛苦,十個孩子如何養大,母親說這是命哪!你們被生下來也是命,不要想太多,要認命哪!一句句的「認命」話語,實在很不科學的。
就在一陣奮鬥的歷程中,原以為自己的努力加上大家的實力,台灣社會應該會更好、更光明。怎奈風不調、雨不順、人失信、物滯暢,使這個環境充滿感嘆聲、驚呼聲。就連晨間運動的老伯也說,這是天命,「認分」吧!
朋友,您「認分」了沒?不然要怎樣。
(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