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北醫附醫生殖醫學中心昨發表透過第三代試管,終結遺傳罕病,同時掀起基因寶寶的討論。北醫附醫婦產部生殖醫學科主治醫師林秉侖表示,國內對人工生殖規範,限於「不得指定性別」,特定遺傳性疾病不在此限,至於是否能調整身高、智力,雖無明文規定不得基因編輯,但礙於倫理道德,國內人工生殖施術僅針對遺傳疾病做基因調整。
北醫附醫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陳啟煌表示,國內常見遺傳性疾病,多是單一基因疾病,如馬凡氏症、SMA、β-地中海貧血等,只要找出致病基因,都能透過「第三代試管技術」,淘汰帶有致病基因的胚胎,植入正常胚胎,達到終結遺傳性疾病的目的。
2018年時,中國大陸南方科技大學團隊透過基因編輯技術「CRISPR」,改造一對雙胞胎嬰兒胚胎細胞的CCR5基因,嘗試讓嬰兒獲得對愛滋病的免疫能力,引發爭議,同時也掀起全球對於「基因寶寶」的討論。
林秉侖說,第三代試管並非基因編輯,而是淘汰帶有致病基因的胚胎,目前基因科學發達,技術上可以從胚胎時期,就得知該胚胎未來的性別,以及帶有何種因子,但倫理爭議過大,以我國為例,《人工生殖法》中就明文規定,禁止選擇胚胎性別,除非夫妻任一方有特定遺傳性疾病,才能透過基因篩檢排除帶有異常基因的胚胎。
台灣常見的遺傳性疾病,以β-地中海貧血為最大宗,其次較為常見的,如遺傳性聽損、X聯鎖脆折症。根據實驗室的數據,父母任一方或父母雙方帶有致病基因,平均四分之一的胚胎是正常基因,超過一半都是帶致病基因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