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R打造醫院智慧新節奏

文/工業技術與資訊 |2025.11.17
29觀看次
字級
圖/Kimi

文/工業技術與資訊

在病房走廊裡,一台醫療物流AI機器人「阿幫」靜靜行走,遇見病人自動閃避、自己搭乘電梯,最後準時將醫療物資準確送達指定位置。這不是科幻片的情節,而是工研院與高雄榮民總醫院攜手實測的AI應用成果。隨著AI技術深入百工百業,醫療院所也正悄然展開一場智慧化的工作革新。

早在進入醫院前,工研院便已累積豐富的自主移動機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AMR)部署經驗。相比工業型機器人已經設定好固定的產線任務、工作內容與行走路線,不需再做額外決策或反應,此種服務型機器人複雜度更高,得因應各種場域特性、服務對象調整,「需要很多的客製化,甚至要做到隨機應變」。

瞄準疫情時的無人商機,工研院已打造全台第一個送餐機器人,在高雄軟體園區首度試驗無人外送,搭配C-V2X車聯網技術、3D定位與導航等,可自行規畫外送路徑,自主呼叫及搭乘電梯,完成跨樓層配送。有了送餐機器人的經驗之後,團隊鎖定缺工嚴重的醫療產業,希望機器人成為紓緩護理人力不足的解方之一。

技術加持 突破機會



相較其他場域,醫院的挑戰更為嚴峻。導入門檻高、流程要求嚴格,且人流密集、變化快速,讓許多自動化系統望之卻步。但AI技術的突破,卻為服務型機器人開啟新機。曹芳海指出,機器人如今能以影像辨識輔以感測技術,實現對複雜環境的即時理解與反應,大幅提升在真實場域中的應用潛力。

醫療物流AI機器人「阿幫」要在醫院工作,不只是移動而已,更必須具備動態環境下的快速判斷能力。因為醫院裡突發狀況頻繁,像是醫院緊急狀況多,最大差別就是機器人的感知決策速度要更快才行,比如前方突然出現醫護人員推著病人快速前進時,「阿幫」除了要能很快一定距離前辨識現場狀況,還要立刻做出決策,馬上靠牆站立,讓出道路讓醫護人員通過。

這些複雜場景都非常考驗機器人的智慧分析能力,不只需要機器人「看懂路」,更要讓它成為一個能協同醫護運作的數位夥伴。這也是服務型機器人最複雜、最難被複製的部分,但也正是AI發揮關鍵價值的所在。

「工業型機器人的需求明確、邊界清楚;但服務型機器人,則需要更高層次的智慧系統來支撐」,這正是台灣建立自主AI實力的切入點。工研院南分院也將目標從送餐場景,擴展至人力極度吃緊的醫療產業,成為護理工作的後援。

去年,工研院首度與高雄榮總合作,在手術病房導入AMR進行實測。結果顯示,過去護理人員每日需耗費5〜10小時搬運物資,且搬運物品有時可達20公斤以上,導入醫療物流AI機器人「阿幫」後,搬運時間有效減少3〜5成。醫護人員得專注在病患照護上,讓醫院運作更為高效人性。

物資搬運 創建基礎



目前AMR已能辨識障礙物、自主避讓與路線規畫,接下來將加入確認物品及高效自動消毒等安全性功能,強化送達精準性與流程安全性,這就像為醫院建構一套內部智慧物流網,減輕重複性勞務負擔。

醫療物流AI機器人「阿幫」上線後不僅協助完成搬運、配送等例行任務,更有助於提升留任意願,讓醫護人員能把更多心力專注在病患照護上。

這套系統已深入醫院核心場域,如手術病房區,不再僅止於迎賓或諮詢等表層應用,未來希望推動國內規模化部署,並攜手業界建立完整供應體系與商業模式,讓醫療物流AI機器人成為醫療現場中真正可運作的助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