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人物圖譜》花榮

吳桃源/文‧ 陳洪綬/圖 |2008.08.04
3573觀看次
字級

在《水滸》中,宋江殺了閻婆惜後,自己說出有三個去處可投,一是柴進莊上,二是「小李廣」花榮處,三是孔太公家。《水滸》作者果真讓宋江先投靠柴進,在柴進處遇武松,引出「武十回」故事後,等武松逃亡後,兩人又在孔太公莊上相遇,自此武松奔二龍山,宋江則一心一意前往花榮處投靠。而花榮所在的「清風寨」也從此成了是非之地。

到底花榮和宋江關係如何,值得宋江如此信賴?

如果先看一百二十回《水滸》的結局,可知花榮是宋江死時陪祭的三人(李逵、吳用、花榮)之一,如此「生非同辰,死求同時」的意義非比尋常。再回到三十三回花榮初上場時見宋江下拜道:「自從別了兄長之後,屈指又早五六年矣,常常念想。」顯然與宋江已認識多年,只是中間匆匆一別,卻已五六年,這種關係和其他人僅為「久仰宋江大名」比起來,交情果然深厚許多。

釐清了宋江與花榮的關係後,《水滸》作者馬上讓我們看到宋江自作主張救人的主意反造成花榮的困擾。當宋江告知花榮在清風山曾救了劉高(劉高乃清風寨正知寨,花榮乃副知寨)妻一事時,花榮大吃一驚,認為根本不應該救劉高之妻,因劉高夫婦素行不良,目無法紀,貪圖賄賂,如何能救?這是第一件。後宋江於元宵節前往清風鎮賞燈,反遭劉高妻指認為與清風山一夥的賊寇,屈打成招後,將自稱「鄆城張三」的宋江押往青州。這是宋江不識大體(明明已是逃犯,還到處現眼)惹出的第二件事。

花榮得報後,立即傳書求告劉高,請其釋放表兄劉丈(指宋江)。劉高自然不買花榮的帳,因與宋江自稱的「鄆城張三」不符。花榮見情況緊急,立即帶人衝入劉府搶回宋江。正副二知寨自此正式決裂。這是宋江累及花榮的第三件事。

當不服氣的劉高再度派人入花榮寨奪人時,有「小李廣」之稱的神箭手花榮則以百步穿楊的本領酖酖拈弓搭箭分別射中左右門神手中的兵器與頭盔上的紅纓,才嚇退劉高手下圍捕的人。

雖然與劉高交惡,才是花榮投奔梁山的主因,但誰都看得出來始作俑者是宋江。武藝高強如花榮者,既是將門功臣之子,如果僅止於與劉高不和,還不至於造反,偏偏為了救宋江,使得他立場開始扭曲,不得不因兄弟之情而背負勾結清風山強賊的罪名,最後又因宋江等人殺了劉高全家,連帶成為官府緝捕的對象。因此宋江投奔花榮,其實是真正陷兄弟於不義的開始。

看畫家筆下以回首射箭之姿展現花榮百步穿楊之能事,這在三十五回中是有的一個精采鏡頭酖酖射中雁頭。可惜不知是因木刻版畫年代久遠,或是畫家化繁為簡,少畫了一張「泥金鵲畫細弓」,使得這位「神臂將軍」的威力遜色不少。

花榮因這「神射手」的美譽,雖受宋江集團重用,大小征戰無役不與,且最後亦成為二十七名受封的梁山成員之一,但《水滸》作者在第一百二十回安排他於夢中得知宋江飲酖酒亡,立即前往宋江墳前祭拜,最後竟與吳用自縊殉葬。這樣的結局倒是頗值一談。看花榮一生,幾乎都是為了宋江而犧牲,偏偏最後宋江死時還不放過他,有意托夢給他,目的不言而明。而聰明如花榮者,自然不願「苟活」於世,決定以「死求同時」的兄弟之情回報宋江。如此結局,除了讓現代人感嘆花榮的厚道與義氣外,只覺得以宋江城府之深,自己人算不如天算,走到必須喝酖酒這一步,其實是辜負了所有梁山兄弟之情。而花榮之死,不唯不值,也太傻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