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第30屆氣候峰會(COP30)第4天,巴西宣布發起「貝倫健康行動計畫」(Belém Health Action Plan),成為歷來首份專門致力於「健康領域」的國際氣候調適文件。這份倡議將幫助各國調整醫療衛生系統,來因應氣候變遷衝擊,因這些衝擊對最脆弱族群來說,往往構成嚴重健康風險。
為支持將倡議付諸實行,數個慈善組織承諾投資至少3億美元(約新台幣93億元)。峰會執行長托妮表示,目前已有80個國家及國際夥伴加入;這項倡議旨在透過強化監測體系、創新和以證據為本的政策決策,以提升衛生部門對抗氣候變遷的韌性。
野火煙霧汙染 去年致15萬死
巴西衛生部長帕迪利亞(Alexandre Padilha)同日在場外活動表示,6家最重要的國際開發銀行也宣布將在全球資助調適計畫。如果氣候危機是一場健康危機,那麼衛生部門必須站在解決方案的最前線。亞馬遜代表全人類,而調適能帶來健康與希望。
他表示,亞馬遜乾旱使得民眾難以獲得醫療服務,健康狀況惡化,而南部洪水氾濫,沖壞醫療設施,火災則加劇肺部疾病,巴西計畫在2035年之前,於亞馬遜地區興建醫療設施,以因應氣候變遷。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報告指出,自1990年代以來,與熱相關的死亡人數增加63%;2012到2021年間,平均每年造成55萬人死亡。野火增加造成更嚴重空汙,去年因野火煙霧PM2.5汙染死亡的人數達到15萬,創下歷史新高。
陸搶氣候領導權 喊零碳世界
今年在美國缺席情況下,中國大陸主導了不少COP30議題氣氛。其中最為明顯的是能源。大陸透過密集論壇、主題館活動與數據輸出,將自身打造為提倡再生能源、淘汰化石燃料的引領者,更喊出「從零碳中國到零碳世界」,展現掌握氣候領導權的野心。
化石燃料是今年大會重要談判議題之一,在談判尚無具體推進的國際拉鋸中,中國把握機會塑造自身對全球的氣候貢獻。在峰會現場,以大量數據強調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成果,並對台下各國喊出未來目標。可再生能源專委會指出,自2020年以來,非化石燃料已增長98%;到2035年,非化石燃料預計將占總能源30%。
中國今年的積極也引起各國的興趣,場內的中國館從白天到傍晚都擠滿人潮,館內大力介紹中國的「南南合作」。據中國生態環境部資料,截至今年10月,中國已與43個發展中國家簽署55份氣候變遷南南合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