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呂宜芳
是否常常感受到自己情緒的起伏,卻沒有辦法辨識出到底是什麼樣的情緒?只能感覺到這是個不舒服的情緒,但是卻不知道在不舒服什麼?或是只能去區分出生氣或是不開心,但是如果出現的是其他的情緒,要更細緻的去說出是什麼樣的情緒,就說不出來了?也因為這樣,通常只能很用一個大略的形容詞來表達狀態,像是不爽,或是煩,但是其實不爽、煩裡面都是許多更細緻情緒混雜一起,需要細細地拆解,才能在混成一團的情緒裡,找出線頭,看到自己情緒發生了什麼事。
辨識情緒 背後提醒
如何對自己的情緒有更多的認識與理解,第一步就是需要試著去區別情緒是哪一種?是生氣、憤怒、焦慮、緊張、擔心、厭惡、忌妒、懊惱、害怕、恐懼、內疚……等,如果自己都無法區別這些情緒,那麼也很難讓其他人理解自己發生什麼事、在意什麼事。
請試著先透過一些不同的情緒詞彙,來幫助自己增加對於情緒的認識,像是網路上或書籍上,都可以找到情緒詞彙與介紹,幫助自己拓展對於情緒狀態與類型的基本認識。
當能辨識出自己的情緒,才能夠去聽見情緒背後的聲音。舉例來說,今天走在路上被踩了一腳,如果覺得對方是故意的,那麼可能會因此覺得很生氣,但是如果覺得對方是不小心的,可能會覺得有點無奈,就算了。從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到,情緒與想法是相關連的,當找到情緒背後的想法,就能協助理解自己的情緒從何而來。
三步辨認 在意根源
不舒服的事件是什麼?例如:當跟朋友說話時,他沒有認真的在聽,因此覺得不舒服。
面對事件,會有什麼樣的情緒?例如:「聲」氣。
這個情緒背後的想法是什麼(在生氣什麼)?例如:氣對方沒有很重視自己。
所以當自己有情緒的時候,請先幫助自己辨識情緒,才能看到自己在該情緒背後,在意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