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聊音樂】 不是巴哈的曲子 〈巴哈G大調小步舞曲〉

文/維尼老師  |2025.11.06
38觀看次
字級
圖/沛蓁
圖/沛蓁
圖/沛蓁

文/維尼老師 

音樂之父巴哈一生創作了超過一千首作品,數量極為驚人。他的作品中有許多規模宏大的名曲,像是《馬太受難曲》、《清唱劇》等宗教音樂,《布蘭登堡協奏曲》等管弦組曲,《平均律》、《法國組曲》、《郭德堡變奏曲》等鍵盤音樂,還有著名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等,幾乎每個領域的作品都是古典音樂史的一座山峰!

對於初學鋼琴的人來說,巴哈的鍵盤作品難度相當高,通常只能心嚮往之,期待有一天可以彈奏;但是,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G大調小步舞曲〉,卻是初學琴者也能輕鬆練起來的小品,而且它一定會出現在《巴哈初步》、《巴洛克鋼琴小品》這樣的鋼琴曲集中,可以說是最玲瓏小巧、平易近人也廣為人知的「巴哈」作品了!

「小步舞曲(Minuet)」是源於17世紀初期法國的民間舞蹈,正如其名,是一種舞步小而優雅的舞曲,後來傳入宮廷並大受貴族歡迎,作曲家也開始創作獨立於舞蹈的純音樂作品,巴洛克時代作曲家——如巴哈、韓德爾的組曲中,就經常會出現「小步舞曲」。

巴洛克時代的小步舞曲通常是3/4拍的A、B二段體,兩段各自反覆一次;A段從主調開始,結束於屬調,B段則從屬調展開,然後回到主調結束;樂曲速度中庸偏慢,保持小步舞曲原有的優雅風格。下面是〈巴哈G大調小步舞曲〉的A、B段譜例,A段從G大調開始,B段轉入D大調:

這首膾炙人口的經典小品是怎麼來的?原來在1725年,巴哈為了第二任妻子安娜‧瑪格達萊娜編寫了一本音樂筆記,裡頭除了收錄了巴哈自己的作品外,也納入了其他音樂家的音樂,〈G大調小步舞曲〉就來自這本《安娜‧瑪格達萊娜筆記本》。由於筆記本中並未寫上作曲者名字,結果兩百多年來,大家一直以為就是巴哈的作品,並廣為流傳、深受喜愛!

直到1970年代,音樂學者在德勒斯登發現了手稿證據,才知道這首曲子和筆記中另一首姐妹作〈G小調小步舞曲〉,實際上是巴哈同時代的宮廷作曲家兼管風琴家——佩措爾德的作品。大家可能有個疑問,為何經過兩百多年,竟然沒人發現這兩首曲子根本不是巴哈寫的呢?那是因為巴哈的舞曲作品,不追求舞蹈的熱烈情緒,而是強調「理性中的律動」,作品具有平衡對稱的結構與規律明晰的節奏,充滿理性的秩序;而佩措爾德這兩首曲子剛好具備了巴哈音樂的氣質,也難怪兩百多年沒人發現張冠李戴了。

有趣的是,即使真相大白,但現在的鋼琴CD 或是樂譜中,〈G大調小步舞曲〉還是依然掛著「巴哈」的名字,真相依然如在霧中。不過換個角度想,若非巴哈將這首曲子編寫進筆記中,佩措爾德的旋律和他的名字可能早被世人遺忘;而且當後代所有學琴者再次彈奏這首曲子時,那份音樂中所蘊含的真誠與優雅,依然穿越時空,綻放出溫柔的光芒,至於作品是否掛上自己的名字,可能對佩措爾德來說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