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轉作 廢棄枝幹期盼成「新綠金」

 |2008.08.04
839觀看次
字級

【本報南投訊】農委會推動檳榔廢園、轉作計畫,申請廢園面積全國已超過一千公頃,南投縣最近進入「檳榔大砍期」,許多鄉鎮山坡農園滿布橫倒的檳榔枝幹,農友雖開心每公頃至少可領十五萬元補助及最高五萬元轉作種苗補貼,面對成千上萬的檳榔廢木無處去,卻是既頭痛又憂心。

農委會檳榔廢園、轉作計畫提供平地及合法使用山坡地檳榔園,每公頃十五萬元廢園補助,據規定每公頃至少得砍除一千二百棵,全國已申請廢園面積一千零二十公頃,共得砍除一百二十二萬四千棵檳榔,未來每年還會再增加一百至二百公頃。

九二一震災後率先發起「檳榔變綠林」運動的南投縣和興有機文化協會總幹事張桎沅指出,砍檳榔容易,但是滿山檳榔就地堆置,就無法轉作其它農林作物,要運下山,除了山區農路窄隘運輸成本高,幾乎別無其它用途的檳榔枝幹,自然腐爛到消失於無形得好幾年,廢檳榔樹幹何處去已成為農友最頭痛的大難題,因此南投縣越來越多山坡滿佈橫倒的檳榔,如果往野溪河谷亂丟,更可能阻隘雨季溪洪渲洩的新公害。

張桎沅說,其實和興有機文化協會曾獲得中興大學輔導嘗試加工再利用檳榔枝幹,事實也證明將檳榔樹幹碎裂成纖維狀後,不僅能製成園藝盆缽、環保碗盤,協會還曾生產過檳榔纖維相框等實用工藝品,但最後卻受限成本太高無法與塑膠製品抗衡競爭,而在苦撐約二年後放棄,檳榔再利用加工廠也被迫關門。

張桎沅說,隨著地球暖化環保意識高漲,檳榔廢枝幹加工再利用,如果能獲政府重視完整配套輔導推廣,應該還是會有前途。 既然檳榔廢園計畫將持續推動,政府實在有必要輔導農民把握機會,將廢檳榔加工變成有錢途的重要農村產業,檳榔廢園就不僅能成就台灣新綠林,更能創造台灣「新綠金」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