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身影】曲歌繞梁:大孝子李叔同

文/荻宜 |2025.10.30
42觀看次
字級

文/荻宜

李叔同的母親王鳳玲,十七歲嫁給六十餘歲的李世珍,成為他第五個小妾。

李世珍,道光甲辰年(一八四四)舉人,同治年進士,任吏部主事,年老辭官後從事食鹽貿易,開設錢莊票號,生活豐裕,但身為小妾的王鳳玲日子卻不好過。

李叔同常說:「我的母親很苦。」苦在妙齡女子嫁個老人,苦在上頭有五個女人管著,不時指責她。李叔同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從那些無心的言詞中,感受到母親當年受盡鄙視與冷言嘲諷。

李世珍六十八歲辭世,那一年李叔同才五歲。隨二哥李文熙啟蒙,除了《論語》、《孟子》之外,《百孝圖》、《格言聯璧》等皆能琅琅上口。十七歲時,母親聘來名士趙幻海教他詩歌駢文,又請來唐敬之教他書法。

當時,京劇名角楊翠喜在天津協盛茶園、大觀園唱花旦,不但膚白相美,且唱腔優雅、嗓音清脆。不到十八歲的李叔同天天去聽戲,提燈籠送她回家,還會說典故給她聽、指導她身段,甚至為她寫詞曲。

一晚散戲後,楊翠喜問他:「我雖是個青樓女子,但潔身自愛,你為何連我的手都不碰?」李叔同愛得刻骨銘心,卻又如此純淨。

然而李楊之戀引來二哥李文熙不滿,斥責王鳳玲:李家是大戶人家,難道要娶戲子進門嗎?只有割捨楊翠喜,母親才不會受到責難,李叔同痛下決心:楊翠喜的才華應留在戲台上,我要放下對她的思念。

李叔同為淡忘楊翠喜,鎮日留連琴室與藝文場所,王鳳玲對兒子說:「你經常不在家,我很孤單,替你娶個媳婦好嗎?」其實她早就相中天津茶行的女兒俞蓉兒。

疼惜母親的李叔同溫言回道:「母親有個媳婦相陪,我安心。」隨即在十八歲那年迎娶了大他兩歲的俞蓉兒。

一八九八年戊戌變法時,仰慕康有為的李叔同刻了一方金石:「南海康君是吾師」。變法失敗後,清廷下令逮捕與康有為、梁啟超往來者。

李叔同恐因此招來禍端,決定帶著母親與妻子遷居上海。彼時,他在蔡元培擔任校長的「南洋公學」(交通大學前身)就讀,才華洋溢的他除了畫畫、篆刻、書法之外,還以化名寫稿賺取稿費,名氣愈來愈大。

這段期間,是李叔同最快樂的時光。脫離大家庭桎梏,與蘇曼殊等友人切磋藝文、彈琴聽曲;在家有妻子侍候他與母親,一家人安享天倫。

然而,如此幸福的時光並不長久,長子李葫蘆夭折,母親身體轉弱,於一九○五年病故,這般大慟,重擊了李叔同。

悲傷的他乘船運送母親靈柩返回天津,棺槨要抬進家門時,被告知小妾不能從正門入,生性溫和的李叔同罕見地大吼了一聲:「抬進去!」他走在最前方,領著母親靈柩從正門而入,族人根本攔不住。

喪禮會場上,放了一台醒目的鋼琴,他請家人穿著黑衣,不披麻帶孝、行禮不跪拜,悲痛彈唱起自己作詞的〈夢〉,在弔祭者與族人的見證下送別母親。李叔同打破成規為母親舉辦喪禮,震撼天津,次日,報紙以斗大標題報導:「李家三少爺為母治喪,打破俗例」。

為母守喪七個月後,李叔同決定赴日本學習音樂與美術。雙親不在,他已了無牽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