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素心
小考考卷發下來,他的成績是「27分」。我走近問:「怎麼考27分?」他尷尬地笑著說:「老師,我國文本來就不好啦!」我看著他說:「那你下次要進步喔!」樂天的他突然說:「我不可能考及格啦!我如果考及格,老師要請我吃東西了。」
我故作疑惑:「你考及格,表示我教得好,為什麼要我請你?不是應該你請我?」他馬上拍胸脯說:「好!如果我考及格,我就請老師吃大餐」我也堅定地回應:「好,你說的喔!我等著那一天。」
沒想到,那一天來得這麼快。
過兩天小考,他鄰座的同學歡天喜地跟我說:「老師,他考72分。」我拿著考卷,忍不住笑了。全班開始起鬨:「你要請老師吃大餐了!」只見他笑開懷,眼睛裡閃著光,靦腆得說不出話來。
從27分到72分,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當然要請他上台分享。他大方地走上講台,拿起麥克風,語帶輕鬆地說:「我認真讀到十一點。」我故意開玩笑問:「是從十點半開始讀嗎?」全班哄堂大笑。我心裡明白,我出的小考試卷都是基本的手寫題,只要花點時間看書、寫作業,就能拿到分數。
或許因為剛換國文老師,還不熟悉我的教學和評量方式,但我認為這位學生資質不錯,上課也樂於回答問題,只要付出努力,一定會有相對的成果。只是,一開始,他認定自己「國文不好」,便為自己設下一道無法跨過的門檻。
這72分代表他其實並不差,只要願意跨出那一步,就能打破「我做不到」的心結。這一張考卷,也提醒全班︱︱只要改變態度,願意開始,就會有收穫。對一個曾經考27分的學生來說,72分不只是數字,而是一種證明:證明自己有能力,證明努力會被看見,也證明「原來我真的可以」。
當老師最大的喜悅,是看到學生進步。我沒有辦法把每位學生都推向滿分,但如果學生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相信自己,而願意持續學習,那才是能陪伴他一輩子的能力。
至於他要請我的大餐呢?我願意一直等︱︱等著他下次再誇下海口。因為我知道,每一次的豪語,都是他對自己的挑戰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