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 文武雙料狀元──鄭冠

文/余遠炫 |2025.10.20
41觀看次
字級

文/余遠炫

中國科舉制度從隋朝到清末,約產生了七百多位的文武狀元,其中能夠允文允武都拿第一的「雙料狀元」,只有一位唐穆宗時期的鄭冠。不過,當他成為戶部郎中(財政部中級官員)後,卻彷彿人間蒸發,歷史上再也沒有相關記載,甚至連他的籍貫與生卒都像被抹去似的,成了難解的謎案。

鄭冠是唐穆宗長慶三年(八二三)的文科狀元,當時主考官出的考題是「麗龜賦」(出自《春秋左傳‧宣公十二年》),他以辭藻華麗、思想深邃,贏了包括袁不約、李敬方、韓湘(相傳為韓愈的侄子)、顧師邕等二十七名同科進士。鄭冠也由此步入仕途,前途一片大好。

唐朝科舉考試的科目五花八門、名義繁多,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等五十多科,甚至還有招考數學人才的明算科。不過由於古代對科學並不特別重視,認為是形而下的學問,只有「明經」與「進士」兩科受到重視,其中又以進士科最受歡迎,考上的難度也最高,而有所謂「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唐朝的武舉制度,約始於武則天當皇后時期,但武舉的影響力遠遠不如文舉,時有時無,沒有形成特別大的考試規模。鄭冠在取得文科狀元五年後,唐文宗太和二年(八二八)舉辦武舉考試,鄭冠又打敗了同科考生李式,贏得武狀元,成為歷史上唯一的文武舉雙料冠軍,並因此升任戶部郎中。

雖然歷史上對鄭冠的生平描述少得可憐,但據說元和九年李蟠述、裴潾正所書之〈濟亭記〉碑刻,就是由鄭冠篆刻,也算是留下一些他可能擅長書法的想像空間。但令人遺憾的是後來〈濟亭記〉也失傳了,僅有的蛛絲馬跡亦成絕響。

有人說,鄭冠可能是一名時光穿越者,來到晚唐見證皇朝的夕陽餘暉;當然,更可能是鄭冠在亂世中英年早逝,加上他又是寒門子弟,所以沒能在留下事蹟載於史冊。但文武雙狀元的光采,確曾照耀唐朝的星空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