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生活講究簡單,每天暢遊在法海中,沒有人我是非,所以能夠在叢林裡安住學習。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自己承擔
禪者的教育,有的時候會直接指出事實,讓你比較、讓你覺醒。例如:一群禪者要到遠方去參學,其中某一位禪師也表示要參加;大家因為他平常不合群眾,又不精進用功辦道,帶這麼一個人在團隊裡,不大相應。不過總想到,都是同門,也不必相棄,拒人於千里之外,只有坦誠說:「你要跟我們一起參學,我們非常歡迎,只是有幾件事情,要先跟你說明:第一、要吃飯時,我們不能代你吃,你要自己吃飽;第二、要大小便時,我們也不能代你大小便,你得要自己去;第三、要走路的時候,我們也沒有辦法幫你走路,你要自己走;第四、你的行李,我們也不能幫你揹,你要自己來。千山萬水,萬水千山,你都要自己承擔,如果你能夠擔當自己的事情,就可以跟我們一同上路了。」
這一位禪者,自己也知道跟那許多真才實學的人差距很遠,有了這樣的激勵,只有說:「如你們各位所說,我不靠自己要靠誰呢?」因為這句話,他把自己找出來了,後來禪門又多了一位法將、禪師。
禪堂裡的小偷
禪門的教法有時用感動的方式,他在要緊的時候,會幫助你。
有一位不良習慣的禪者,喜歡偷拿別人的東西。當然禪堂裡各方的禪者不能忍受,只有報告堂主:「我們禪堂的這位禪者,行為不淨,請堂主把他開除。」
堂主只是:「哦!哦!」並沒有開除他。
不久,這位手腳不淨的禪者,再度偷拿別人的東西,有人又去報告堂主:「請堂主務必要把他開除遷單,我們實在不願意和一個有竊盜行為的人在一起參禪。」
堂主還是:「哦!哦!」又沒有開除。
第三次,他又再犯案,驚動了大眾,跟堂主抗議:「如果您再不開除他、遷單他,我們就離開。」
堂主很坦然地說:「你們大家離開吧!這一位同參道友,他只能在禪堂修行,不能離開了。」
「堂主,你不要大眾,只要他一個人,你為什麼顛倒啊?」
堂主說:「各位都是一個有修養、健全的人,到其他地方去都能生存,都能有光榮的前途;而這位禪者有這種惡習,他到社會上,社會必定不能容許他,難道我這一個禪堂,也不能容許他嗎?」
這一位盜竊習慣的禪者聽了,滿身大汗,感動地潸然淚下,水木木月跪在堂主的面前:「老師,我一切都知道了。」
這是禪宗改變小偷的一個手段,用度量、用包容,人非鐵石,終會被感化的;你拒絕他,社會就多一個小偷,能夠這樣方便度化,在修行的道路上,就多一個偉大的禪者。
所以,禪師在管理人事上,不但管人、管事、管心,好像整個宇宙萬物也都聽他們的,承載一切,似乎無所不能。
七里禪師感化小偷
七里禪師在佛殿打坐,忽然一個小偷摸了進來,他警覺到有小偷,但自己是一個禪師,要講究定力,就安然不動。小偷最初也是小心翼翼,但看到禪師好像一動也不動,以為他在睡覺,有機可趁,就開功德箱把香油錢都偷去了。
正準備離開時,禪師喊了一聲:「站住!」他在門口忽然聽到這一聲喊叫,心中大驚,不得不站住。
禪師說:「你拿了佛祖的錢,不說聲謝謝,就這樣子走了嗎?」
小偷一聽,「這樣子啊,簡單!」回過頭來,對佛祖一鞠躬:「謝謝!」就揚長而去了。
因為小偷在別處也犯了案,被警察逮捕,他就招供自己在城裡還偷了什麼,當警察把他帶來跟禪師對質時,禪師就說:「警察先生,錢不是他偷的,他是來跟我們借用的。你不信問他,他在臨走的時候,還說了謝謝,才離開的。」
小偷忽然感到有了一線生機,就說:「是的!是的!我有跟他們說謝謝。」
警察說:「禪師,這許多竊盜慣犯,惡性難改,你這樣子慈悲為他們開通,恐怕也不見得有用。」
因為竊盜罪不是很嚴重,只關閉幾天,小偷在裡面靜思,終於想通,洗手不幹,來禮拜禪師作師父,往內修禪,也成為偉大的一個禪者。
禪門的管理學,不是管事、管人,主要是在打開你心房裡的感情,要讓你受到感動,它能管到你的心,管到你的情感,管到你的思想、想法。所以禪門的這種管理,不是很高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