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漁網重生 華麗變身花瓶

 |2025.10.17
85觀看次
字級
成為實用刮鬍刀具 以回收漁網進行3D列印,製成刮鬍刀具。圖/取自OrCA
OrCA創辦人伊恩.法爾科納致力回收廢棄漁網,並將其製成3D列印產品,用實際行動落實環保。圖/取自OrCA
化為潮帽 廢棄魚網製成品牌服飾與帽子。圖/取自vistrondigital網站
變身質感花瓶 圖/取自fb@Fishy Filaments
舊漁網撕碎,清洗乾淨,再熔化塑料,將其轉化為用於3D列印的材料。圖/取自OrCA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每年有多達100萬噸漁網及漁具被丟棄,為處理港口成堆的廢棄塑膠漁網,伊恩.法爾科納 (Ian Falconer)創立公司「OrCA」,把破漁網清洗、粉碎、熔融再製成3D列印用的尼龍顆粒及線材,製作太陽眼鏡框、刮鬍刀握柄、開瓶器、花器乃至工業電子外殼等;他透過實際行動,愛護海洋生物,也將有用資源再利用。

52歲的法爾科納說,他在英國康沃爾郡(Cornwall)家附近的紐林港,看到成堆的廢棄塑膠漁網,「這真是太浪費了,一定有比把它們全部掩埋或丟掉更好的解決辦法。」

回收碳排量 僅生產新尼龍3%

法爾科納想出一個計畫,即把破舊漁網撕碎,清洗乾淨,熔化並轉化為用於3D列印的尼龍顆粒與線材。他說:「每年有多達100萬噸漁網及漁具被丟棄,其中,大部分最終被掩埋或焚燒,更糟的是,最終流回海洋。」

2017年,法爾科納成立OrCA(前身為Fishy Filaments),已從40多國的小型投資者募集超過100萬英鎊(約新台幣4115萬元),這筆費用用於開發專利的新機器,每小時可加工超過20公斤尼龍漁網。他說,回收過程的碳排放量不到生產新尼龍的3%。

「拿到漁網時,通常已被康沃爾郡漁民使用約6個月。」法爾科納說:「漁民會定期更換,因漁網表面會因磨損與藻類生物膜堆積而變渾濁。隨時間推移,魚最終會在水中避開。」

法爾科納說,廢棄漁網送入粉碎機後,會變成藍綠色珠子,他會將其售給3D列印業者,業者再將其加工成3D列印用的細長條物。這些細長條物也銷往全球,取代塑型產品用的塑膠。

法爾科納的辦公室擺滿用這種原料製成的物品,包括:太陽眼鏡框、遮陽罩、開瓶器、刮鬍刀刀柄、花器等,相當多元。

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的海洋生態學家瑞秋.科波克(Rachel Coppock)表示,廢棄漁具對海洋生物構成嚴重威脅,她並補充,減少這種威脅的創新想法,值得受到接納。

科波克說:「回收計畫愈來愈被視為可行且有益,它讓大家知道,如何將可用的舊物,轉化為新產品,減少垃圾,同時支持循環經濟。」她強調,這些努力仍面臨挑戰。

愈來愈多企業看到OrCA透過增加再生材料產品的比例,來幫助他們減少碳足跡,法爾科納的客戶名單也在增加,其中包括:飛利浦照明、歐萊雅、福特及賓士。

台化回收尼龍 製400萬件衣物

「歐盟希望汽車製造商在2035年至少使用20%再生塑膠。」法爾科納說,他已收到來自巴西、哥倫比亞、加納、南非及越南等14國業者詢問。

每年約有15萬噸尼龍漁網被產出,據報告指出,法爾科納估計,產量很快將升至20萬噸。全球傳統尼龍回收總產能每年不到15萬噸,還不到歐洲汽車製造商實現目標所需產能的一半,且幾乎所有產能都用於回收地毯與紡織品。

在台灣,台灣化學纖維公司也是全球少數回收尼龍的企業。回收尼龍已獲戶外運動潮牌巴塔哥尼亞(Patagonia)青睞,生產高機能戶外運動服飾。此計畫從2018年啟動以來,台化已用回收廢漁網做成400萬件衣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