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編鳥巢 乘載中國夢想

吳佳珍 |2008.08.02
813觀看次
字級



2003年,當北京奧運主會場國家體育場的設計模型,首次與世人見面時,幾乎所有人的腦中同時閃出「鳥巢」兩個字。從此,一個用鋼鐵編織的巨型建築,被賦予了一個既親暱又具代表性的稱號─鳥巢。

這個中國最大的體育場,是由2001年普利茲克獎(建築界諾貝爾獎)得主赫爾佐格(Jacques Herzong)、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與中國建築師李興剛等合作設計,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建築面積25.8萬平方公尺,占地20.4公頃,地上7層,地下1層,擁有9萬1千個觀眾席。(圖/美聯社)

鳥巢主體用巨型網狀鋼架,以不規則方式圍繞碗狀看台,「編織」而成鳥巢形,建築的外觀即為純粹的結構,建築和結構兩者渾然一體,充分表現出既是「結構」、又是「外形」的先進設計理念。內部沒有任何一根立柱,碗狀看台前方毫無遮擋物,如同一個巨大的容器,讓體育場充滿了無與倫比的震撼力。

為支撐起重達4.2萬噸的鋼結構,中國獨自開發了特殊鋼材Q460,集剛強、柔韌特性於一體,保證鳥巢能承受460MPa(壓力單位)的外力而不變形。這意味著如果北京遭遇到與1976年唐山大地震同等級的地震,鳥巢依舊能屹立不搖,設計使用年限達100年。

網狀鋼架空隙間,則拉上半透明的ETFE(四氟乙烯)充氣薄膜,既可防水又可透光。在最初設計計畫中,正上方有可開啟的屋頂,不管北京天候如何,皆可靈活運用。然而,2004年5月,由於剛完工沒多久的法國戴高樂機場候機廳發生屋頂坍塌,基於安全及經濟考量,取消了原設計中的屋頂,並減少觀眾席座位。

耗資人民幣35億元(約台幣157億元)的鳥巢,從2003年12月破土動工,到今年6月底完成竣工驗收,一直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2008年,美國《時代》周刊公布了全世界100個最具影響力的設計,鳥巢奪得建築類的桂冠。

將在本月8日綻放出耀眼光芒的鳥巢,還擁有多個世界之最: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用鋼量最多、技術最高、結構最複雜、施工難度空前的超大型鋼結構體育設施工程。

許多建築界專家認為,鳥巢不僅是2008年北京奧運一座獨特的標誌性建築,在世界建築發展史上也具有開創性意義,將為21世紀的中國和世界建築提供歷史見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