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賽夏客
惜福跟農作看似兩回事,其實是因果關係。多年前,有感於龐大的垃圾量,蠶食鯨吞孕育生命的大地,每次倒完垃圾時,不是如釋重負的解脫,而是有一種深層的內疚感,日復一日,無以復加。
因為我丟出去的垃圾不是進焚化爐,汙染空氣;就是堆積成一座座垃圾山,成為千年的老古董。是誰造成的?「人類是禍首,我是幫兇。」我自言自語。一旁老公秒回:「不然呢?杞人憂天。」「對!我是無可救藥的『杜甫』──窮到養不活兒子,還在憂國憂民。」並非我自抬身價,而是骨子裡就有惜福的基因。
最讓我傷腦筋的是量多之廚餘,如:各類瓜果皮、挑下來的老葉菜梗,還有不受青睞的食物……幾乎占每天垃圾量的一半,倘若能好好利用它,垃圾減半,心裡負擔自然減輕。因此,找來廢棄箱子、盆子,到郊外剷些泥土回來,讓剩餘物質躲藏在泥土裡,假以時日,兩者融為一體,幻化成有機土,把蚯蚓養得胖嘟嘟的,興起我農作的妄想。
初接觸這個領域,收成如何?套用老公的話:「做鬼頭路。」最為傳神;但我就是在一路被潑冷水中,腦袋愈發清醒,愛上種植的動機更加強烈,冥冥中,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支持我化腐朽為神奇。經常踟躕於後院,那一箱箱有機土總是招呼著我,渴望我為它們成就一方華麗,讓「英雄」有用武之地。
於是,逮到農婦忙著種菜時,我也東施效顰依樣畫葫蘆,隨四季更迭,種起市場買回的菜苗;她們種什麼,我就種什麼,按圖索驥,有如師父領頭做,我的「鬼頭路」漸像人樣了;嫌棄的聲音轉成觀望的態度,又轉成崇拜的眼神,那是難以言喻的自豪。
當初的念想,就是對剩餘物質的惜福,好好利用它是「黃金」,丟棄就是垃圾,而成功地製造出有機沃土;後來,又長出另一種欲望,種點蔬果怡情養性,終於讓一雙打字的手去撫育會長大的農作物;這過程,惜福是因,農作是果,因果循環,而有了另一種豐饒餽贈,也是大自然肯定的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