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衛福部日前核准續辦重點科別公費計畫,清華、中山、中興等3校公費學士後醫免除停辦疑慮,不過根據最新醫學教育品質認證訪視報告,3校無論是教師、教育資源、課程等,都尚有改進之處,其中3校都和數家教學醫院合作,恐導致學生學習經驗、評量等效性不一致,要求學校提出對策。
學界直言,不同醫院提供學生的實習計畫、學習內容不盡相同,能照顧的病床數規定也不一致。
當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後,後醫系能否確實掌握醫院端的執行確實會有疑慮,學習成效恐有落差。
3校學士後醫於111學年度首度招生,近年展開預評,由台灣醫學評鑑委員會(TMAC)負責訪視。根據113學年醫學教育品質認證訪視報告,中山學士後醫許多科目專任教師僅1至2位,或無專任教師;臨床專任40位,但有部分科別專任教師僅12人。
中興則被提醒,基礎醫學與醫學人文領域教師比率偏低,尤其基礎醫學與臨床整合課程的基礎醫學課程部分,仍多由臨床教師授課。
一名醫學院高層表示,現在蓋醫院所費不貲,於是大學才找上既有地區醫院合作,而醫院的打算,是主治醫師到醫學院掛兼任、到大學當教授,如此一來雙邊自然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