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普玄
佛陀開示八正道,是為了引導眾生離苦得樂、解脫生死,從「見、思、語、業、命、精進、念、定」八個面向,建立一條通向涅槃的路。然而到了這個時代,我常覺得還應該補上一項:「正用」。
這個世界充滿了「使用」與「被使用」。
我們使用手機,也被手機使用;我們用語言說服別人,也可能被話術牽著走;我們用他人的肯定建構自我,也在無形中,成為別人自我形象的工具。甚至,慈善、佛法與靈性,也常常成為被「利用」的對象。
「正用」是什麼?
是用科技而不沉溺其中,是說話卻不操控他人;是持法不炫法,是有影響力卻不製造依賴;是自知何時該放下被需要的快感,也願意在清明中獨行。
正見可以導向正道,但若沒有正用,即使擁有正見,也可能落入「以道謀私」的深坑。而那些誤用與濫用的現象,往往正是人心未明、意圖未淨的映照。
事實上,「正用」並非要創造一條與八正道平行的新道,而是要提醒我們:時代變了,修行也需有新的覺照重點。
佛陀時代,沒有手機、演算法、社群平台與品牌話語權,八正道所關注的是個人身口意的清淨與調伏。但我們所處的世界,是一個彼此不斷「使用與被使用」的互動場域。這些「用」的選擇與方式,本身就是修行的場所。
反過來說,如果缺少了「正用」,人類有辦法只用八正道,來面對這個比古代更為複雜的世界嗎?
「正用」的提出,並非修改佛法,也無意超越八正道,而是像「大乘佛教」誕生時一樣,根據時代、根器與現實困境的不同,以悲願與智慧延展佛陀本懷。若當年「大乘」的出現並非為了取代「小乘」,那麼我們今日也更可以坦然地,為當代人補出這一份修行所需的「清明」與「正用」。
如果你身處於一個充滿迷惑與話術的時代,願你不只追求「正見」,更能省察自己如何「使用」身邊的一切──包括知識、平台、聲音與人際。
真正的修行,不只是看你擁有什麼,而是看你怎麼使用它。願這一份「正用」的清明,成為你走在世間不迷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