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文》七月之交,朔日癸酉,日有食之

中研院天文所研究助技師 曾耀寰 |2008.08.01
1214觀看次
字級

《詩經‧小雅》有云: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根據考證,時間應該是在周幽王6年10月辛卯日,也就是西元前776年9月6日,在周朝國都鎬京(今甘肅省西安市)發生日食,今天(國曆8月1日)在中國大陸新疆地區也可以看到日全食,換算成農曆則是7月1日,或者是戊子年巳未月癸酉日,也是個朔日。真巧!西元前776年和西元2008年的日食都正好在朔日,晚上的月亮有如勾狀的新月。其實這不是巧合,只要了解地球、月亮和太陽之間的位置和運動關係,便可了解日食發生的日子都是在朔日,沒啥稀奇。

日食雖不常發生,但也不是最近才有的特殊天象,如果沒有太大的意外,日食開始於月亮形成之時,並重複了40多億年。500百萬年前的南方古猿在東非叢林中覓食,應該曾看過日食,這種太陽突然消失的天象,想必讓南方古猿驚恐不已,只不過南方古猿的智力發展還沒進展到有書寫的能力,沒留下任何記錄。即便是160萬年前的直立人,40萬年前的智人都沒有書寫的能力,因為根據研究,智人才開始發出有意義的聲音,開始有了語言,從語言到寫下有意義的文字,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最早的日食書寫記錄大約在4000多年前的中國,也就是在夏朝的仲康,《尚書‧胤征》記載: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鳴,嗇夫馳,庶人走。」,《竹書紀年》也記載了這次日食,夏仲康5年秋9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另外《胤征》還記載了夏朝有天文官預報日食的能力,當時規定預報日食太早或太晚都是殺頭大罪,相傳仲康的天文官羲和整天沉溺於美酒,廢時亂日,甚至不知日食發生,仲康大怒,派胤侯征討。不過《胤征》有可能是後人偽作,不能盡信,比較確切的證據應該是商代的甲骨文(如圖1)。西元前13世紀,殷商留下的甲骨文中,最少有3件卜辭出現日食,從甲骨文的內容知道在商王武丁出現5次月食,祖甲時候出現1次乙巳日食。到了西元前899年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鄭」,甲骨文專家董作賓指出譗天再旦豃是天明時的日食,接下來是周幽王的10月之交。

除了記載日食,中國的天文學家也有日食形成的理論,西漢劉向認為日食乃月亮遮蔽的結果,在《五經通義》記載:日食者,月往蔽之」,東漢王充則在《論橫》寫道:日食者,月掩之也。日在上,月在下,障於日之形也」。讓我們看看日食是如何發生。我們現在都知道,地球是繞著太陽公轉,而月亮是繞著地球公轉,從地球、月亮和太陽的相對位置來看(如圖2),當月亮走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月亮可以遮蔽太陽,由於相互的條件正好使得月亮可以完全擋到太陽,於是發生了日全食,如果月亮離地球遠一點,就會發生日環食,如果地球、月亮和太陽的排列有些微的偏差,則會發生日偏食。

月亮在地球和太陽之間的位置也正是月如勾的朔,但並不是所有的朔都會發生日食,原因在於黃道面和白道面有大約5度的夾角(如圖3)。讓我們以站在地球上的觀點來看太陽和月亮,這時看到的太陽是繞著地球轉,繞行的軌道面稱為黃道面,同理,月亮繞行地球的軌道面稱為白道面,這兩個軌道面並不一致,否則每個朔都會發生日食。從圖3可以看到,兩個軌道面的相交線可以定出兩個交點,根據運行的方向,分別訂為升交點和降交點。月亮從升交點經過降交點,然後回到升交點所需的時間稱為交點月(約27.21222天),太陽所行走的時間則稱為交點年(或稱交食年,約346.62天),但是在地球上看到月亮從朔經過望,再到朔的時間稱做朔望月(約29.530588天),和交點月不同。若要知道出現日食的週期,其實就是找朔望月、交點年和交點月之間任兩個的公倍數。例如東漢王充提出41個朔望月有3.5個交食年,29.530588╳41=1210.754108天,3.5╳346.62=1213.17天,約有2天多的誤差,西漢末劉歆在三統曆裡推算交食週期,135朔望月有23交食,29.530588╳135= 3986.62938天,11.5╳346.62=3986.13天,誤差約半天。至於古巴倫人在西元前6世紀也有類似的週期,稱為沙羅週期,223個朔望月有19個交食年,19世紀美國人紐康提出358個朔望月有30.5個交食年。

日食發生的時候,還可以研究太陽表面活動,當月亮遮蔽太陽最亮的盤面,在盤面邊緣,原本看不到的日冕便顯露出來(如圖4),有時還可以看到紅色薄薄的色球層。研究日冕活動很重要,可以了解太陽如何影響地球,但日食出現的機會不多,天文學家便發明了日冕儀,利用日冕儀將太陽最亮的區域遮住(如圖5),這對研究太陽是很重要的工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