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光萬丈曠代之作 悅讀《登高》

文/何淑貞(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前國文系主任 ) |2025.09.30
210觀看次
字級
圖/AI生成

《人間福報》推廣讀報教育,特別推出【想讀】版面以饗讀者。本版精選《理想的讀本》國文篇內容,邀請學者導讀古今中外名作,帶領大眾深入經典,盼藉此提升讀者文學素養,在書香中拓展視野,探索人生智慧。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登高》

文/何淑貞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前國文系主任 )

詩聖杜甫的成就,是靠一首首動人心魄的詩篇累積而來。他的感時憂國、關懷社稷、悲鬱愁苦、仁民愛物,成為千百年詩人的典範。〈登高〉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充分展現出他壯闊的格局、沉鬱的心境、紮實的遣詞用字功力,被後世評家認為是七言律詩登峰造極之作。

一生幾乎在艱難潦倒中度過的杜甫,衰暮之年漂泊到夔州,登高臨遠,面對巫峽特殊的景色,把久客孤獨的心境、悲秋苦病的情思、感時憂國的心懷,匯入離鄉萬里、遲暮之悲的感歎,融合成富於變化又和諧統一的藝術。

杜甫,字子美,河南鞏縣人。他在家風薰陶下,接受儒家的用世教育,忠義奮發,加上天性仁厚,其詩歌表現了對國家人民的關懷,真摯、深厚而博大。

光照千秋的詩人杜甫

杜甫經歷了開元盛世,目睹安史之亂的全部過程,懷抱壯志,卻仕途坎坷,長期漂泊,理想無法實現。盛唐各種藝術繁榮發展,少年杜甫適逢其盛,培養了他銳敏的藝術感受力,直接影響他的詩歌創作。後半生備嘗生活艱辛,親身體驗了民間疾苦,滿腔悲憤寫下憂國憂民詩篇。

杜甫以千古大業看待詩歌創作,他在夔州把過去一切經歷,從國家大事到個人細節,寫成不少傳記體的回憶詩,都充滿愛國憂民的熱情。

杜甫前乏借鑑,全憑獨創,使七律在內容和技巧上都達到精醇的境界,在正體格律之內騰挪跳躍、變體拗律橫放傑出,都能從心所欲、淋漓酣暢,完全脫出格律拘束之外。他突破常規,以拗折之筆,寫拗澀之情,使詩的意境、音節更具特色。造語奇警,如行雲流水,極沈鬱頓挫之妙,不僅獨步有唐,堪稱橫絕千古,對七律體制有突出的貢獻。

七言律詩之冠冕

〈登高〉是杜甫流寓夔州第二個秋天,登上高台有感而作。寫所見雄渾蒼茫的江上秋色,抒發鬱結不舒的愛國情懷和羈旅愁思,寫得悲憤蒼涼、慷慨激越。通篇語言凝練、音調鏗鏘、氣韻流暢、對仗工整,可說精光萬丈、力量萬鈞,被譽為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開頭就以自然工整的對偶領起,密集的音節安排和急速變換的寫景相對應,意象迴旋飛揚,圍繞著夔州秋季的環境、典型事物入詩,勾勒出一幅登高遠眺的壯闊圖景。形象鮮明,展現蕭索落寞的深秋,勁厲肅殺。句中自相對偶,給人整飾對稱的美感,讀來抑揚有致,聲調回環流轉。

詩人遠眺,在蕭颯荒涼的實境中,跟自己的情懷結合起來,表現得開闊高遠、感發深厚。用層層遞進的筆法點出全詩的主旨:把內心沉鬱悲涼的感情,概括到「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這一對句中,感人至深。

尾聯也以對結,「艱難苦恨」不但指自己萬里作客、衰年多病的艱辛困境和不幸的身世遭遇,也兼指當時社會的動盪不安和民生凋敝、生靈塗炭。時勢艱難才是他潦倒的根源,詩人憂國傷時的情懷便躍然紙上。

全詩句句字字皆律,一氣貫注,峭拔中迴盪著飛揚流轉的音樂美。利用意象和聲調等特點,調動文字精心設計,使字句所形成的節奏聲情,補充字面意義未能充分表達的感受,開拓了詩境的內涵,堪稱古今七言律第一。

杜詩世稱詩史

杜甫的詩歌充滿愛國精神,深刻反映社會現實,幾乎照見每一角落。他以盛唐人的眼光、氣魄,用詩人特有的方式,充分反映有唐三朝的時代風貌,處處流溢著充沛的感情。他的形象、性格活躍在字裡行間,是前無所承的創新,世稱詩史,為後代社會派詩人所步趨。

摘自《理想的讀本.國文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