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六腳 蔗埕老店懷古風 奇趣地名話舊情

文/人間社記者李家芸 |2025.09.29
2152觀看次
字級
「笑瞇瞇懸絲偶劇團」由工廠村長黃江正(右1)創辦,經常受邀至各地表演。 圖/笑瞇瞇懸絲偶劇團提供
六腳是故宮南院的門戶,鄉農會旁設有大型「故宮三寶」入口意象。 圖/人間社記者李家芸
蒜頭糖廠內的木造車站。圖/人間社記者李家芸
陳列在蒜頭糖廠的「割草車」,是由糖廠員工自製,可將鐵道兩旁雜草迅速割除。圖/人間社記者李家芸
「糖廠配天宮」是全台唯一在糖廠內設立的媽祖廟。 圖/人間社記者李家芸
潭墘社區因電視偶像劇《用九柑仔店》拍攝而爆紅,拍攝場景成為觀光熱點。圖/人間社記者李家芸
國定古蹟「王得祿墓園」,光是墓碑就有163公分高,氣勢非凡。 圖/人間社記者李家芸
蒜頭糖廠內的「五分車」柴油機車頭。圖/人間社記者李家芸

文/人間社記者李家芸

嘉義縣「六腳鄉」有個奇特的鄉名,鄉政中心「蒜頭村」並不出產蒜頭,卻讓許多遊客誤以為當地是蒜頭產地,讓村民們啼笑皆非。只因「六腳」與「蒜頭」均非字面上的意義,而是音誤,相沿成習至今流傳不少有趣的歷史典故。

相傳清乾隆年間,福建漳州龍溪縣民陳士政等人招募佃農來台拓墾,起初有六戶人家在朴子溪一帶墾植,名為「六家佃」。由於閩南語「家」與「腳」發音相近,外人將「六家佃」誤為「六腳佃」,日據時代實施地名改正,才簡化為「六腳」。

六腳鄉政中心「蒜頭」,據說早年富戶甚多,有「9萬27千」戶,即家財萬貫的有9戶、千兩者有27戶,由於富翁在當地算來是頭,因此稱為「算頭」,後來被訛傳為「蒜頭」,從鄉名與村名的演變、記錄著拓墾時代的歷史痕跡。

糖廠風華 蔗埕文化園區

六腳鄉的另一段歷史,則與糖業息息相關。1906年日人於蒜頭成立「蒜頭糖廠」,這裡曾是全台第三大糖廠,並闢建專為運送甘蔗的「五分車」鐵道。所謂「五分車」是因軌距只有國際標準的一半而得名,如今已轉型為觀光用途。

蒜頭糖廠如今也轉型為「蔗埕文化園區」,除了日式木造車站外,也展示「蒸汽機車」、運水的「水櫃車」、巡視鐵道的「巡道車」、維修軌道的「道班車」,以及由員工自製的「割草車」,完整呈現糖業鐵路文化。

地方傳奇 媽祖鎮守典故

蒜頭糖廠是台灣所有糖廠中,唯一在廠區內建「媽祖廟」的糖廠,建廟過程有些傳奇色彩。根據「糖廠配天宮」沿革記載,1911年蒜頭糖廠正式製糖時,工廠意外頻傳,不是機械故障,就是工人受傷,讓員工與村民恐懼不安。

後來,地方請來朴子配天宮媽祖(三媽)神像鎮守,竟在工廠內挖出一副「狗骨」,經焚化處理後,災厄始告平息。這段「媽祖收妖」的故事,至今仍在地方傳頌,廠方為了感謝神恩,還特別鑄造一座大耳香爐、一對大燭台敬獻媽祖。

糖廠配天宮所在地的工廠村,有一個「笑瞇瞇懸絲偶劇團」,成員一律是大齡女性,平均年齡75歲,且幾乎都是糖廠退休員工或家屬,其中有多人考取街頭藝人證照,並曾獲邀參加戲劇節、踩街、尾牙宴表演。廟前圍牆上彩繪的操偶老奶奶,個個都是曾祖母級演員。



國定古蹟 御賜燈花佳話

位於雙涵村的「王得祿墓園」是國定古蹟,墓園占地1.92公頃,依清代一品官墓制建造,墓碑高達163公分,上刻「皇清」二字,兩側雕有二龍相向,氣勢非凡。墓園內有石虎、石羊、石馬、石翁仲等重要歷史古物,是台灣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墓。

王得祿出身於諸羅縣溝尾(今嘉義縣太保市),是清朝台籍最高官員,官至浙江提督,加太子太保銜。他的雙親早亡,由長兄王得嘉、兄嫂許月(人稱定舍娘)扶養長大。王得祿為感念兄嫂養育之恩,上書嘉慶皇帝將長兄封為「振威將軍」、兄嫂封為「一品夫人」獲准,並蒙賜赴紫禁城觀賞元宵燈花。

但因兄嫂許月年邁,經請示皇帝後,敕賜每年元宵節可在提督府內辦元宵燈花展,許月為了讓鄉民可以觀賞御賜燈花,自請將「賞燈花」移至朴子配天宮,又獲皇帝允許,自此配天宮可比照皇宮辦理燈花展,代代相傳,延續至今。



文創觀光 柑仔店懷舊情

六腳與故宮南院僅一溪之隔,在六腳農會旁設有大型的「故宮三寶」(肉形石、翠玉白菜、毛公鼎)入口意象,是鄉公所設立的地景藝術,由於造型巨大,相當顯眼,路過的旅人,常會下車拍照,成為農會前的熱門打卡地標。

潭墘社區是電視偶像劇《用九柑仔店》拍攝地之一,但是電視劇裡的「用九柑仔店」,卻是早期中藥房改裝,前身是「存德中藥房」;當地真正的柑仔店,是緊鄰的「慶和柑仔店」,開設於日本時代,擁有百年歷史,店內如今仍販賣復古零食,彷彿時光倒流。

偶像劇《用九柑仔店》改編自漫畫家阮光民的同名漫畫,金漫獎得主阮光民以其童年在阿公開設的柑仔店生活回憶為原型,描述主角返鄉接掌柑仔店的故事,戲劇獲得第55屆金鐘獎、第3屆亞洲影藝創意大獎。潭墘社區也因《用九柑仔店》拍攝而爆紅,成為觀光熱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