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仁愛 群峰疊翠映雲影 霧社英魂照山嶺

文/人間社記者李雪麗 |2025.09.15
69觀看次
字級
奧萬大森林遊樂區是秋季賞楓的好去處。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
奧萬大森林公園竹編裝置藝術〈福鳥新生——領角鴞〉,設計靈感源自泰雅族、賽德克族和布農族的「送子鳥」傳說,代表新生與吉祥。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
「武界壩」曾被網友票選為南投最美祕境。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
清境農場「青青草原」上的綿羊。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
霧社事件紀念公園大門。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
「霧社事件紀念公園」的霧社原住民抗日群像。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
合歡山上絕美星空夜景。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
武嶺是台灣公路最高點。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
霧社紀念公園內的「莫那魯道雕像」與後方的「霧社山胞抗日起義紀念碑」。 圖/人間社記者鄭榆耀

文/人間社記者李雪麗

南投縣仁愛鄉位於台灣中部,面積與雲林縣相近,為全台第三大鄉鎮,境內群山環繞、溪谷縱橫,海拔超過2000公尺的山峰多達70餘座,擁有絕佳的高山景觀與豐富生態,如合歡山、清境農場、廬山溫泉等,以山林景觀與原民文化聞名。

仁愛鄉為泰雅族與賽德克族的重要聚居地,四季風情各異,春賞花、夏避暑、秋觀楓、冬玩雪,是結合自然美景、原民風情與農村魅力的高山樂土。

霧社事件 原民武裝抗日

發生於1930年的霧社事件,是日據時期最後一次武裝抗日行動。由於原住民長期受日本政府高壓統治、土地掠奪與文化壓迫,積怨已深,事件由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領導,突襲霧社公學校運動會,造成130多名日本人喪生。

日本政府隨即派遣軍警武裝鎮壓,甚至施放毒氣彈,導致超過600名賽德克族人犧牲。此事件震撼日本與國際社會,後來被改編成漫畫《霧社事件》、小說《風中緋櫻》、電影《賽德克.巴萊》等作品。

為紀念莫那.魯道率領族人抗日的義勇事蹟,霧社街道南邊建有「霧社事件紀念公園」,內有莫那魯道之墓、「霧社山胞抗日起義紀念碑」、莫那魯道雕像、無名英雄之墓(遭日本政府處死的賽德克族人之墓)、霧社原住民抗日群像等。



暗空公園 國際觀星勝地

近年來,仁愛鄉以「星空旅遊」聞名。位於海拔2750公尺鳶峰觀景台的合歡山暗空公園,是台灣首座獲「國際暗空協會(IDA)」認證的觀星園區。從6月至11月,夜空繁星點點,夏季銀河清晰可見,吸引國內外天文愛好者朝聖。



百岳群峰 自然人文交織

仁愛鄉擁有5座百岳,是登山健行勝地。春夏之際,杜鵑花開滿山谷,入冬後,白雪覆頂,成為台灣少數能滑雪、賞雪的高山勝地。奧萬大森林遊樂區則以楓紅聞名;中興大學惠蓀林場保有亞熱帶、暖溫帶與溫帶的多樣林相,是重要的自然教育場域。

清境農場的「綿羊秀」與馬術表演,讓遊客可近距離感受高原牧場風情。近年開闢的「高空觀景步道」,全長1.6公里,沿途視野遼闊,可俯瞰草原美景,並遠眺層疊山巒,四季景致各異,成為遊客熱愛的景點。

二戰後,大批隨國軍撤退來台的雲南人遷入清境地區,帶來雲南擺夷文化,與在地原住民飲食、風俗相互融合。今日遊客在此,不僅能感受高山四季之美,還能品味原住民風味餐與雲南美食,體驗自然與人文交織的魅力。



雲的故鄉 土耳其藍湖面

台14甲線上的武嶺,標高3275公尺,是台灣公路的最高點,不僅吸引單車族、登山客與攝影愛好者造訪,連即時影像「鏡頭君」也吸引遊客朝聖。

武界部落是布農族分布最北的部落,傳說早年常與泰雅族爭搶獵區,後來因停火議合、劃分界線而名為「武界」。另有一說因布農語Vokai(武界)意指地下湧泉冒出的地方。武界因地勢關係,水氣充沛,經常可見雲海、雲瀑,因而被稱為「雲的故鄉」。

「武界壩」湖面因陽光照射而呈現淡淡的土耳其藍,像牛奶湖般,曾被網友票選為南投最美祕境。



廬山溫泉 寂寞失落秘境

廬山溫泉於日據時代被發現,泉水溫度高達攝氏58℃至98℃,屬清澈無色的鹼性碳酸泉,素有「天下第一泉」美譽。因西側山形似日本富士山,日人稱其為「富士溫泉」,與谷關、春陽並列「中部三大溫泉」。

後來,前總統蔣介石認為當地酷似中國廬山,因而改名「廬山溫泉」。然而,因過度開發與連年風災,讓此地元氣盡失,加上2008與2009年颱風重創,旅館倒塌、土石掩埋,2012年被南投縣政府廢止溫泉區;2023年卡努颱風再度毀壞,昔日溫泉盛景不再,今日僅餘荒煙蔓草,成為寂寞的失落祕境。

曲冰遺址 高山史前文明

位於萬豐村北方的曲冰遺址,是台灣目前唯一完整保存的高山史前聚落遺址。區內陶片、石器的發現,顯示早在1700至3600年前,先民已在此狩獵、耕作與生活。這段跨越千年的文明印記,使仁愛鄉不僅擁有自然美景,更承載歷史厚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