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賴清德總統日前強調推行價值外交,不過立法院預算中心指出,我國近5年邦交國數下滑,國際組織聲援國家數亦未顯著增長,但115年度外交部主管預算案較上年度追加預算前增列109.2億元,應周延考量。藍白認為有違常理;綠則強調,外交價值不應只看邦交國數字。
預算中心指出,115年度外交部主管預算案415億元,較上年度追加預算前增幅35.7%,主要項目為外交部國際合作援外及國際會議交流等經費淨增列97.6億元。
預算中心:資源未有效轉化
預算中心指出,檢視110年度至114年7月底止,我國邦交國自14國減少為12個,另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及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等國際組織中,為我國發聲國家數未能顯著成長,經費資源未能有效轉化為提升外交地位。
預算中心認為,外交行動推展仰賴累積及穩健戰略,以轉化為提升外交地位與國際能見度,進而升為穩固戰略關係。檢視過往情形,邦交國數量下滑,國際組織聲援國家數亦未增長,外交部卻增編上年度刪減的國際合作援外及國際會議交流等經費,應自成效、各項目監督強度及實際需求等面向周延考量。
國民黨首席副書記長林沛祥指出,副總統蕭美琴指因預算遭砍,無法支應宣傳台灣參與聯合國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廣告,但事實上除前2年經費下降外,外交部經費逐年增加,且外交部媒體宣傳費今年比去年暴增150倍,難免讓人懷疑是否有酬傭、設網軍。
民眾黨立院黨團副總召張啓楷表示,這樣編列預算增加情形,明顯有違常理。之前時任外交部長吳釗燮6年任內,斷交8個邦交國,成了斷交部長,現在又爆民進黨府院黨共諜案,國會有權責及必要確實監督外交部,幫國人看緊納稅錢。
學者:莫變成外交大撒幣
民進黨立委陳冠廷則說,我國近年邦交國確實因吳釗燮任內斷交而減少,預算增加是為讓台灣在沒有增加邦交國情況下,仍能強化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連結。
政大外交系教授黃奎博認為,外交部若內控力不夠,或被政黨政治力介入,有可能變成「外交大撒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