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振藩
冷泉在台灣,最有名的,莫過於蘇澳。其作用極大,除可沐浴之外,尚能製食物,一是做成羊羹,另一是製汽水。我之所以耳熟能詳,緣自讀高中時,當時家住宜蘭,以地利之便,經常可以吃到,因而印象深刻,迄今仍難忘懷。
提起蘇澳羊羹,那可是赫赫有名。
羊羹源自羊肝餅,唐朝時傳入東瀛,日本人改葷為素,變成一款和果子,飯罷佐茶而品之,不特為一大享受。而由於冷泉的比重,較一般水來得大,有助羊羹的Q心,是以甫經推出,即大受歡迎。距離冷泉區甚近的「鳳鳴羊羹店」所製者,口碑口感俱佳,遂成著名伴手禮,且常「禮」尚往來。
此一美妙羊羹,其在製作上,從提煉石花菜的菜燕膠質起,另添砂糖轉化的糖漿,再加麥芽糖與道地的冷泉,以致口感Q彈,遠非凡品可及。而在口味方面,我嘗過清茶、濃茶、金棗、紅豆和巧克力這五種。冰鎮之後,Q度更佳,切片細嚼,徐嚥入口,頗能神怡。
又,冷泉製作的彈珠汽水,也是消暑佳品。它在飲用時,須先撕掉瓶口封紙,以一枚木塞子對準,只消掌心一拍,隨即「啵」的一響,珠子應聲下沉,汽水瞬間噴出,順喉汩汩而下,比起時下的易開罐汽水,簡單有趣得多。
早年台灣南部及新北的新店,亦有小工廠製作彈珠汽水,但不論在滋味或勁道上,終遜冷泉所製者一籌。以往夜市偶現,吸引人們購買,而今市面罕見,令我分外懷念。曾用此一冷泉汽水,搭配著冷泉羊羹而食,舌底生津,真是絕配。
天然冷泉水,因具有碳酸性,據父老相傳,能健胃整腸。而其再製品,是否亦有此功效,實耐人尋味。
無獨有偶,蘇澳的冷泉,出自七星嶺山麓下,固然在寶島馳名,但廣西的梧州,亦以冰泉聞名,所製豆漿特佳,故民諺有云:「未嘗冰泉豆漿,不算到過梧州。」
原來梧州當地,有一冰泉豆漿館,位於北山東部與南嶺相峙的峽谷深處冰泉埔裡。埔口有一古井,據《太平環宇記》的記載,「其水甘涼清洌,非南方泉比也,謂之冰井。」
曾任唐代容管經略使的元結,在路經梧州時,為之立碑,銘曰:「火山無火,冰井無冰,唯彼清泉,甘寒可凝……」蘇軾謫居嶺南,途徑梧州,到此遊賞,並以井水烹茶品茗,賦詩以誌其事。足見此區區兩公尺見方的冰井,屈指算來,迄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了。
近百年以來,埔口居宅密布,冰井受到汙染,但在山谷深處,源頭活水仍然「甘寒可凝」。舊時,此地建有「冰泉山館」,乃尋幽避暑勝地。起初無豆漿館,只有豆腐作坊。
有次,作坊老闆黃彩洲,挑豆腐下山叫賣,為《梧州日報》主編陳炎遇上,見其質量特佳,便相約每天早上陳氏帶著糖去作坊,煮優質豆漿吃。時隔半年,他的肺病竟不藥而癒,疑為豆漿之功,此事一經報導,冰泉豆漿揚名,開始設館專賣。
《美食妙談》作者周簡段,曾親訪黃彩洲。聊起冰泉豆漿,首在冰泉水好;其次是靠巧手,掌控火候,及時下鍋,用「文武火」三滾三切;接著加糖起鍋,置熱水中慢燉,如此才能上市。據說像煞「斷線珍珠,入口潤滑香甜,齒有餘芳」,不知其滋味究竟如何!倒是嚮往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