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穎容台北報導】陽明交通大學電控工程研究所開發出一項新技術,只要使用手機、筆電或相機鏡頭就可監控心律變化,以非接觸式量測心房顫動,協助民眾在日常生活中照護心臟。
陽明交大指出,過去心房顫動偵測多仰賴心電圖等接觸式設備,長時間配戴易造成不適,又有使用門檻,難推廣至日常生活。
吳炳飛教授研究團隊運用遠距光體積變化描記圖技術,手機或筆電的相機就可擷取臉部微血管的色彩變化,進而推估心跳訊號,更提出一套新穎的訊號處理演算法,有效降低因頭部晃動與光線變化帶來的干擾,大幅提升訊號品質與準確度。
團隊與恩主公醫院主任孫瑜合作,建立一套涵蓋心房顫動、正常心律與心房顫動及多種心律不整的影像資料庫,邀請逾四百五十位受試者參與實驗。測試場景刻意保留日常環境中常見的晃動與光影變化,即便在高干擾場景下,系統仍維持高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