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少雯
〈三燕殉墓〉這則感人的故事,出自古籍《警心錄》。
在街道的騎樓或一般住家屋簷下,經常會聽到小鳥的啁啾聲,抬頭一看,原來有燕巢高掛其上。巢內有母燕殷勤餵食雛鳥,小乳燕「唧唧唧」的稚嫩鳴叫聲,似乎在說:「媽媽,我肚子餓!」古時候,這樣的燕巢也會築在房舍中庭的梁間,燕鳥與人們一起生活,所以百姓也稱其為「家燕」。
宋朝時,清溪這地方有一戶王姓積善之家。王家有個女兒,是位清秀佳人,性情溫柔善良,經常隨手行善。王家的廳堂梁柱間有個燕巢,母燕在巢內飼養小燕子,王家千金每天歡喜地聽著燕語呢喃,見母燕飛進飛出地餵養乳燕,心中甚是感動。
一天,母燕不幸被家中飼養的貓咬死了,三隻乳燕在巢中嗷嗷待哺,叫聲淒切,眼看著就要餓死了。王家千金心中不忍,於是拿了紅稻餵養牠們。在她每日辛勤餵食下,小燕子一天天長大,待羽翼豐滿後便展翅飛走了。
然而就在這年冬天,王家的千金生病了,藥石罔效,不幸亡故。第二年春天,燕子飛回出生地,繞著王家不停盤旋,卻尋不到王家千金。喪女不久的王家夫人,見燕子不肯離去,知道牠們是在找自己的女兒,心中更是萬分悽楚。她對燕子說:「我的女兒去年冬天過世了,就葬在園子裡。跟我來吧,我帶你們去找她。」
燕子跟隨著王母來到墓前,母親落淚哀悼,燕子則是一邊飛舞一邊發出哀鳴,叫聲十分淒厲。牠們繞著墳飛了一圈又一圈,最後落在墳前,以嘴喙用力啄墓,終至喙毀而亡。試想,站在一旁的王母看到這情景,心中會是多麼震撼!
動物報恩之心如此殷切,物猶如此,人何不如?有詩嘆曰:「三雛失母哺誰依,仗女恩勤倖免饑。如雪梨花春黯淡,年年魂繞故園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