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3日,由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左6)總監修的《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新書發布會於國家圖書館舉行,大師與時任國家圖館館長曾淑賢(右5)、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右4)、天下遠見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左5)等人共同揭幕。圖/資料照片
文/曾淑賢(前國家圖書館館長)
近日參觀了「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紀念展」,深受感動及啟發。展覽全面呈現佛光山僧伽教育六十年來的歷程、成就與影響,不僅感受到星雲大師的教育理念與實踐,更對佛教教育在現代社會中的角色與價值,有了更深的認識。
幾次與佛學院學生交流座談,對學生表現的旺盛學習力,從容有禮的態度,落落大方的舉止;提問內容有想法有深度;另外,團隊默契和凝聚力,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佛學院學生於畢業後與佛光山弘法體系接軌,依專長分派至文化、教育、慈善、弘法四大事業單位領職,學行弘修,領導信眾,鼓勵義工,成就善行美事。這些人間佛教的使者,在工作崗位上帶給民眾幸福、智慧,是台灣社會安定進步的重要力量。
星雲大師成立佛學院的初衷,是希望透過系統化的教育,讓僧伽不僅具有深厚的佛學素養,還能具備與時俱進的視野和知能。他提出「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文化弘揚佛法」的理念,認為佛教需要一批德才兼備的僧伽來肩負弘法利生的重任。
教育在佛教復興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透過僧伽教育,大師培養了大量能夠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僧眾,使佛教在當代重新獲得社會的認同與尊重。此外,僧伽的國際化素養也使得佛教在全球弘化上更具吸引力。
星雲大師創立佛學院並推動僧伽教育的意義深遠,不僅復興了佛教,也塑造了佛教服務現代社會的模式。他所倡導的教育理念與實踐,既是對傳統佛教的傳承,也是對現代佛教的創新。未來,這一教育模式必將繼續發揮影響力,為佛教弘法事業與人類社會的福祉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