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美國即將與台灣達成一項「重大協議」,同時預期與瑞士、印度等國也有望在不久後達成共識。知情人士解釋,盧特尼克負責處理232條款談判,他提到的「重大協議」,原文是「big deal」,其實應該是指對等關稅會與232條款一起處理。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11日上午接受財經媒體CNBC訪問時表示,美國即將與台灣達成重大協議。盧特尼克的前述受訪內容,明顯比近幾周在其他場合的說法,還更加樂觀,顯示至今未能成功向川普政府爭取調降關稅的國家,可望出現轉圜契機。
經貿辦:準備第5輪實體談判
美國總統川普7月簽署行政命令,將對台灣的對等關稅稅率暫時調整為20%,另需加上台灣輸美商品原有最惠國(MFN)稅率與任何反傾銷或反補貼稅。此稅率8月7日生效,我政府多次宣稱,該稅率屬於「暫時性」。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昨表示,台美雙方關稅談判持續推進,雙方皆承認有一定進展,尚待美方安排總結性會商。由於目前的暫時性對等關稅對我國產業帶來衝擊影響,因此,我方希望透過達成協議,爭取更好、更合理的對等關稅稅率,以及232條款的關稅優惠待遇,若有相關進展,將適時向各界說明。
據了解,我方正在為第五輪實體談判做準備,但實際進度要待232條款調查結果出爐才能觀察,戰線會持續延長;而我方談判仍以「15%稅率且不疊加原稅率」為目標。
外界也關心,台美雙方是否再與美方進行視訊會議,或赴美展開實體諮商;經貿辦僅表示,若有相關進展,將適時向各界說明。據了解,我方正在為第五輪實體談判做準備。
據悉,談判過程,美方期待各國拿出大規模投資方案,這被視為談判進度推進關鍵;我方在談判投資金額,是採「大禮包」概念,並非皆是現金投資,赴美設廠也是一環,行政院近期將展開產業座談,也與半導體上中下游有接觸,研擬投資方案。
學者:應爭取不疊加稅率
傳出我方有意以「類科學園區模式」赴美投資。消息人士說,鼓勵半導體製造業回流,向來是川普政府的目標,而台灣科學園區成功關鍵在於能提供「一站式」服務,而赴美需要解決購地、水電、建築法規等難關,若美方能採取類似模式提供,自然能增加台商赴美設廠誘因,不失為一種良方。
中經院院長連賢明分析,美國與日本、南韓雖說取得協議,但至今很多仍是各說各話,即使談妥,還是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連賢明說,而從之前各國談判來看,最終還是要川普同意,因此,盧特尼克說什麼,不代表最終情勢。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則認為,台灣此時最重要是爭取不要疊加稅率,因雖原本平均稅率約3.3%,疊加稅率是20%,但有些產業如自行車,原本稅率就是11%,加上20%就是31%,若能降下來,對產業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