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少雯
《弟子規‧入則孝篇》中的「苟私藏,親心傷」,意思是,如果私藏公物,即是品德有了缺失,有違家教,會讓父母傷心,孝順的子女不該做這樣的事。
一個人品德有了缺失,除了表示自身品行有問題,也會讓人覺得是父母沒教好。一個家庭中發生的大小事,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子女自身的錯,牽累了父母、讓他們傷心,是一種不孝的行為。
私藏的解釋,指的是暗中收藏或藏匿。私,是私自、非法、不公開、祕密或偏重一方的。從好的方面來解釋,是屬於個人事物,與「公」相對,如「大公無私」或《尚書‧周官》中所言:「以公滅私,民其允懷。」指的是出以公心而去掉個人的私情或恩怨;又或是《禮記‧孔子閒居》:「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這裡的私,都是好的釋義。
然而「苟私藏,親心傷」中的「私」,有非法、不公開、暗中或祕密之意,因貪或占小便宜而私藏了公物。即使沒被發現,自己心中也會感覺理虧;若被發現了,就是公然的小偷了,自己難堪,父母更是傷心。
從「貪」字來論,現在詐騙猖獗,人人小心翼翼,但騙徒卻每每得逞,即是利用人心的貪,讓人以為可以投資小錢賺取高利潤。其實,不論詐騙集團花多少心思以各種話術哄騙,人若能守本分、不貪求,就不會落入圈套。
從小貪公物,及長若因貪而自投羅網,導致血本無歸、禍及家庭,反而得不償失!父母又怎能不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