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Ming
文/陌上君
從力學來看,木塔本身帶有一定的彈性,以榫卯結合,全塔約十萬塊木構件僅用六種基本樣式,經過能工巧匠,不用一根釘子,像堆積木或魔術方塊一樣,構成千萬種組合,所有的榫卯精準咬合,大大增加減震的效能,甚至具備了現代建築學中難望其項背的水準。
再來看它的結構,一般古建築採取矩形、單層六角或八角的平面設計。但是應縣木塔採用的是內外兩層相套的八角形,平面分為內、外槽,外槽提供人員活動空間,內槽供奉佛像,內、外槽之間又有縱向、橫向的構件相連,構成一個剛性很強的雙層套桶式的結構,增強了木塔抗倒伏的能力。
在土質方面,木塔基土以黏土和砂為主,地質條件優越,承載力遠大於木塔本身給予的荷重,直至今日仍不用擔心傾倒的可能。在生物環境方面,夏天時,木塔上棲息著成千上萬的麻燕,牠們以木塔中的蛀蟲為食,無形中擔任起護塔的重責大任,故千年以來不受蛀蟲侵害。
這座木塔不僅是歷史的象徵,更是在每一處都訴說著中國古代建築美學、智慧與技藝,展現古建築的極致魅力。